在拍摄沿途风光的同时,卡尔们还用胶片记录了他们的行程日志。比对行程中22幅照片,初步认定卡尔乘坐的3078号车在高界华家岭一带,至少出现四次故障。还真的应了那句“一去二三里,烧油四五斤,抛锚六七次,八九十人推”的顺口溜。我们惊奇地发现,卡尔和他的搭档,除了是摄影大师,还是修理汽车的行家里手。每次发生故障,卡尔们总是主动参与维修,积极配合司乘人员排除故障,使这辆实际上报废的老爷车“死而复生”,继续前行。第一次故障发生在静宁以西20公里高家堡。高家堡是旧时陕甘官道上一处重要驿站,始建于明初,堡城为七面八角形。城内店铺栉比,商业繁盛。抛锚的客车正停在古城角处。旅客们下车乘凉,无事的村民领着小孩来凑热闹(图廿二)。看来毛病一时解决不了,众人将车推进客店院内,以便维修(图廿三)。卡尔背倚车厢,仔细查看机械零件(图廿四)。图廿五是卡尔、搭档、师傅、助手在一处排除故障的情景。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比比画画,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对策,气氛融洽,十分感人。围观的旅客们表情凝重,仿佛为他们加油鼓劲。画面黑白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是一张十分成功的人物群像写真作品。
第二次故障发生的地点在离界石铺不远的川道上。从仅掀起局部车盖、司机转动摇把等迹象看,毛病出在蓄电瓶上。过去汽车总体性能不高,所使用的电瓶起动电流小,容量小,往往造成发动困难。图廿六通过“司机试图用摇把发动”“司助人员束手无策”“求助过路军车”“卡尔和搭档主动帮忙”四个镜头,演绎了排除故障的全过程。
客车艰难前行,好不容易爬上半山,水箱开锅,循环水冷却失灵,这是第三次故障。为便于观览,我们仍将取水过程编为一组(图廿七)。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行车条件何等艰苦。同时,我们也感觉出卡尔们的热心——头顶炎炎烈日,不辞劳苦陪伴着助手们下山取水,把司乘人员的辛勤付出全程予以记录。(www.daowen.com)
车行至华家岭的一个山湾——第四次故障——汽车爆胎,停下换备用轮胎(图廿八)。华家岭的六月,突然一阵“冷子(冰雹)”过后,说不定天降鹅毛大雪,大地皆白。太阳曝晒时,人又如顶着个大火盆,恨不得钻进地下。无奈,旅客们只有躺在路边,衣袖蒙头,耐心等待(图廿九)。换胎,毕竟是一项难度不大的活儿,取下旧胎,装上新胎,拧紧螺丝——万事大吉,车辆继续上路(图三十)。然而西去的路上是否一帆风顺,就很难说了。从这直至华岭段结束,再无照片显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