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夏季的一天,一辆喷涂着“交通部公路运输管理局,国(字)3087·西北”字样的美国产“道奇”客车,在铺沙不久的西兰公路上缓缓前行(图一)。破旧的老道奇车顶装货,车厢坐人,大约二三十位旅客把狭窄的车厢挤得满满当当。和往昔不同,这趟车靠窗坐着三个碧眼金发的“洋人”,两男一女,非常引人注目。其中高个的那位,不顾车行颠簸,聚精会神地敲击着便携打字机的键盘,坐在他身边包着头巾的女士,紧盯着输出的字条,生怕遗漏了什么(图二)。
说话之间,汽车驶出七拐八拐的东峡,停靠在东关刚刚建成运营的静宁运输站旁。借车辆加水添油,旅客吃饭如厕空隙,这三位外国人饶有兴致地对车站附近上路的胶轮大车、驮运庄稼的驴骡、嬉戏玩耍的孩童、就地吆喝的摊贩揿动快门,连连拍照,路人纷纷驻足围观,不知洋人手持何物。内中有经多见广者高声嚷嚷说,那是照相的“快匣子”,比隍庙门前“光裕照相社”顶着黑布照相的机子不知贵重多少倍……这三位异域来客,姓甚名谁,来此何干?欲知就里,首先看看他们三人的一张合影像吧(图三)。左边那位,是三人中的主角,名叫卡尔·迈当斯(Carl Mydans)。卡尔(图四)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战地摄影艺术大师,1907年生于美国波士顿。1936年加入刚刚成立的《生活》(LIFE)杂志,成为该社最早的一批摄影记者。二战期间,他接受任务,到欧亚战场采访,行程超过4.5万英里。1941年,卡尔与妻子一同来到中国工作,期间拍摄了陪都重庆、抗日前线潼关、西兰公路沿线、大后方兰州等地大量战时实况。后来,他的《盟军登陆吕宋》《密苏里号日军受降》《美国民众惊悉肯尼迪遇刺》等经典作品,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影坛艺术巨匠。中间的女士名叫雪莉(Shelley),她和卡尔喜结连理,成为配合默契的“夫妻档”——卡尔用镜头记录生活,雪莉用文字配写说明。卡尔曾给子女说过,“我的那些勇气是来自我的妻子雪莉的”,印证了“一个成功的男士背后站着一位坚强的女士”的生活哲理。右边的大高个,目前尚不知其名,但沿途一些照片表明,他是一位志同道合的契友,是卡尔夫妇摄影团队里不可或缺的铁杆成员。卡尔一行于1941春来到重庆。在这里,他用照相机记录下战时陪都市民的方方面面,硝烟弥漫的渝中半岛、日机轰炸后的残垣断壁、品味火锅的饕餮少年,为人把脉的中医老者……之后,他们翻越秦岭,来到和日寇一河之隔的潼关抗日前线及黄埔分校营地采访,真实记录了抗战勇士们艰苦训练,同仇敌忾的精神风貌。初夏时分,他们搭乘一辆破旧的客车,沿着西兰公路,开始了去国际抗战物资转运基地兰州的漫长之旅。车出咸阳礼泉,驶上长武旱塬,昨日的繁茂翠绿逐渐被不毛和焦枯所替代。尤其是六盘之西的华岭定西一带,自古有“苦甲天下”之说,烈日之下,喝一口净水都成奢望。兼之路况差劲,坑坑洼洼,着实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面对荒原,卡尔们表现的不是沮丧嫌弃,而是激情和大爱。路边一朵不起眼的狼毒花,为寂寞山梁添一抹靓色的顽强生命力,让多情善感的雪莉感到某种启迪。她沉思默想,仿佛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与眷恋(图五)。(www.daowen.com)
在如此困顿的旅程之中,卡尔一伙抓紧行车途中的每一点空隙,把他们对异国殊域的感触,通过光线的变幻,定格在自己的镜头里。西兰之行七百多公里行程中,他们一共拍了多少张照片,没有人能说得清。从《生活》目前公开的反映西北军民抗战的图集来看,地点集中在潼关、宝鸡、兰州和静宁。其他通都大邑,咸阳礼泉、乾州平凉,未留下一张照片。经笔者反复比对辨认,初步认定卡尔在静宁城区及其迆西红寺路口、双城岘一带拍摄的影像有106帧,分为静宁车站所见、华岭风情、抛锚事故等三个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