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静宁文史大观(3):历史趣话与李世军先生的故事

静宁文史大观(3):历史趣话与李世军先生的故事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事情得从时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的张思温先生说起。复出后的李世军移居北京,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撰写文史资料,宣传统战政策,事务缠身,少有余暇。和平统一竟全功,国家富强兮日崇隆,瞑目归去惬素衷。6年之后,88岁的李世军因病于北京逝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静宁文史大观(3):历史趣话与李世军先生的故事

明代蒋一葵所著通俗史话《尧山堂外记》,其卷七十“赵孟頫”条下的一则轶事,十分有趣,录之如下——

赵松雪欲置妾,以小词调管夫人云:“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夫人答云:“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松雪得词,大笑而止。

赵松雪,名孟頫,元初书画大家。其妻管道升,是一位贤良多才的女性,历史上很有名气。赵管二人的文坛佳话,脍炙人口,久传不衰,以至“生不同衾死同穴”成为爱情誓言的经典。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紫钗记》、蒲松龄《聊斋》、田汉话剧关汉卿》等,在塑造人物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这句话。不仅墨客骚人,静宁乡党、原国民党中央监察、立法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李世军先生生前也曾预制石棺,嘱托陇上文化名人张思温为其撰写墓铭,欲死后与伉俪甘雨湘骨灰合葬,实现死生相依,不离不弃的美好夙愿。

墓铭,通称墓志铭,是放在墓里刻有死者事迹的石刻,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姓氏、生平等。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那么,活着的李汉三先生为何要预置石棺,并央人为其撰写墓铭呢?事情得从时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的张思温先生说起。

张思温,字玉如,号千忍老人,临夏人。擅诗赋文辞,精金石考辨,是近当代陇上屈指可数的学者文人,与李世军素有交往。李世军先生一生三娶:原配吴氏,因丈夫投身革命,常年奔波在外,留侍庭帏,妇代子职,殁葬祖茔;继娶姓字不详,早逝;三娶四川合江甘雨湘,自1935年结缡,夫妻相偕在外。甘雨湘为知识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图书馆编辑。在漫长的艰难岁月中,赖甘夫人朝夕扶持,问医料药,又时为鼓气,以“往事少思量,多餐看明天”相慰勉,使年届古稀的李世军得以渡过劫波。但甘雨湘却积劳致疾,于1980年6月1日,心脏病突发,痛吟三声,先丈夫而去。

复出后的李世军移居北京,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撰写文史资料,宣传统战政策,事务缠身,少有余暇。流光飞逝,他对甘雨湘的思念与日俱增,每逢忌日冥寿,他总要写诗度曲,祭奠亡妻在天之灵。如《自度曲·念湘灵》:

人去楼空,燕子不剪窗前柳。

案头残卷,谁来勤扫浮尘?

问如来:人间凄楚,老天知否?(www.daowen.com)

断翅孤鸿,苦痛难耐沙汀冷。

眼穿烟云,日夜椎心恨吞声。

何时了,绵绵老泪,倾注江东?

诗人如寂寞沙洲上缥缈的孤鸿,形单影只,拣尽寒枝,无枝可依。满腔思念,无人可诉,老泪当酒,奠酹江心。真可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983年,自觉来日无多的李世军预制石棺一口,“欲他日与甘夫人骨灰合窆”。于是央浼甘肃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张思温先生撰写铭文,张老《李汉三先生预作石棺同穴志》一文写道:“尝言死后题曰:‘国民党人李世军之墓’足矣。”“命予为文志之,以君旷达,不敢辞。”于是写下55字的铭文:

中山有训: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天下为公,跻世界于大同。守此效忠,故无嫌于顽凶。

和平统一竟全功,国家富强兮日崇隆,瞑目归去惬素衷。

6年之后,88岁的李世军因病于北京逝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