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概况
静宁刘氏族人,大部住在县城原通化新街。通化新街是静宁真正的“文化街”,慕天颜、江锭、王源瀚等世族都曾安居于此处。刘氏家族虽名宦无多,不甚显赫,却是诗礼传家,一脉相承的书香门第。1949年,静宁知名学者、刘氏第十代传人刘思恭,在回籍服丧守制的族兄刘宏烈的协助下,重撰了《静宁刘氏家谱》,使我们有可能清晰地了解刘氏一族迁徙传承的全过程。静宁刘氏来源,其说有二,其较可靠的一说,谓源自北宋水洛寨主刘沪。刘沪有大德于百姓,卒后当地士民遮道号泣,请留葬于水洛。刘沪弟家人遂家于城之西北隅,得名“刘家花沟”。明中叶,花沟有弟兄二人来静宁开学授徒,是为本城始祖,但嗣后三代名讳事迹残缺失考,自明末崇祯朝的生员刘汇宗起,始有谱载。刘汇宗,号涟溪,博通经史,门多生徒。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州董守义重修文庙,聘刘汇宗为督工,竭力尽心,深得董守义奖赞,至今一中孔庙大殿梁间版碑上,“督工生员刘汇宗”的题名依然清晰。汇宗子二:刘灏、刘登俎。登俎生文珠、文琇、文瑞。文珠一支,生元、鳌、第,刘元原配无出,继娶江瑞芝生曰观、曰豫、曰复、曰萃,为刘氏第五代。刘曰萃,号三梅,器识高迈,工诗擅画,著有《三梅斋诗稿》。曰萃子伯匽鸟,在其父严教下,中道光辛巳(1821)恩科举人,大挑二等知县。民初新疆督署中将顾问、哈密边防军师长刘希曾为刘曰萃玄孙。刘曰豫玄孙刘祖禹,生子刘思恭,刘思恭子刘浚,皆社会知名人士。
刘氏后裔,现在已传至第十三代,人口繁盛,其大部仍留居新城新村一带。
◇著名人物
刘曰萃(1762—1819)
字正占,号三梅,一号来缘,又号新航,刘元第四子。由廩生中嘉庆庚申(1800)恩科副榜,候铨州判,例授修职郎,敕授文林郎。性聪敏,幼承母教(江瑞芝),读书甚博,工诗善画,著有《三梅斋诗稿》,乏资未能付梓,凭手抄流传,得者视为珍宝,《甘肃通志》有传。教授生徒,门多伟士。所与往来,皆一时之俊,而刘曰萃年最少,品学推为第一,静邑诗文唱和之盛,无过其时。
课训其子伯匽鸟甚严。嘉庆癸酉(1814),刘伯匽鸟中副榜,归,拜见堂上,公方凭几为文,反身以砚击之,曰:“中,可;不中,亦可,何又为副榜耶?吾父子岂皆以副榜终耶?”刘伯匽鸟乃发愤苦读,道光辛巳(1821)中举,而刘曰萃已前逝矣。刘曰萃书画功深,现代书法评论家、《书法导报》副主编西中文认为刘曰萃书法“胎息于颜鲁公,厚重遒媚,潇洒流畅”“读者每知文华锦绣盛于江南,不谙诗话风流亦炽于甘凉也”。
刘伯匽鸟(1784—1859)
字季威,号小航,刘曰萃独子。幼承庭训,读览精博,为流辈冠。中嘉庆癸酉(1814)科副榜,道光辛巳(1821)恩科举人,乙未(1835)科大挑二等知县,历任泾川学正,敦煌县训导,庆阳府教授。衡品论文,以端凝切实为先,循循善诱,因材而施,故凡公之所至,士无不悦,风无不变。其文隽永,其书清婉,静宁自来以书法名者,唯赵为卿、叶桂及刘伯匽鸟父子数人而已也。其父尝卧病,刘伯匽鸟日侍汤药,夜则延名人,谈论古今史事以慰之,己拱立床下,彻夜忘寝。后事母,亦孝养备至。
刘培穆、刘应穆
刘培穆,刘登俎二子刘文琇后代;应穆,刘登俎三子刘文瑞后裔。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之役,兄弟从军甘营,听调赴南方作战。十一年(1861)二月,堂兄刘培穆阵亡于长沙,时刘应穆在旁,愤忾杀敌,斩获甚众,剪取兄发,贴身藏之,战毕负而归里,葬于祖茔。刘培穆战殁时年仅二十六岁。刘应穆,字理堂,营名得胜,性直爽,忠勇有为,以功保举蓝领把总,曾代理静宁千总及守备,治军严明,多所建树,卒,例赠武信郎。(www.daowen.com)
刘希曾(1881—1938)
字绳三,幼孤,有大志,弱冠食廪饩,考入甘肃武备学堂,得提调云南蒙自杨增新、天水周务学二公器重。民国元年(1912),杨增新主新疆,希曾奉调出关,任新疆督军公署参谋长,兼督练公所总办。民国三年(1914),外蒙军自科布多犯境,奉派为援科全军营务处兼后路粮台总办。驻奇台,筹运军饷。部署防务,擘画极周,深得杨氏嘉许。事平,改任文职,调署绥来县事,旋又调长焉耆。职任其间,擘画修渠,发展农耕畜牧,造福当地。民国九年(1920),白俄溃兵入境,红军尾追。他一面部署防务,指挥军队;一面衔命交涉,卒能收复失地,不辱不惊。未几,阿尔泰山陷俄,行政长周务学死难,他被派为外交专员,全权负责与苏联红军谈判事宜。不独争辩于坛坫之上,即一切计划及条文,皆出自公手。故事平之后,杨氏以外交文件,出示群僚,曰:“此吾培植得人之功也。”民国十八年(1929),任新疆边防陆军师长。
刘希曾生有孝心,年十岁,即能体母寡居之苦,当其服职新疆,于戎马倥偬之际,每进食,必念母而泣,感及仆从,亦为之垂泪。民国七年(1918),迎养母于迪化。民国十五年(1926)夏,母病,刘希曾驻防哈密,闻之,星夜驰归,全程一千五百余里,六日乃达,得亲侍汤药者三日。母殁,哀毁骨立,寝食屡废。三年服阙,余哀未已。令旦佳节,必以醴设祭,祭则大哭。尝言:“吾母一生所历艰辛,更仆难数,吾不肖,未能报其万一,唯负终天之恨已耳。”民国二十七年(1938),卒于迪化,母子终葬于乌市东郊之碱泉子。
刘宏烈(1909—1951)
字承先,刘敩曾之子,刘希曾之侄。博闻强识,过目成诵,人亦潇洒倜傥,有美男子之风。少年时随伯父赴新疆就读,入新疆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31年,时任新疆省督的金树人派遣军政要人的子侄赴德留学,刘希曾觉得几个子侄中数宏烈天资超逸,可堪造就,于是舍子荐侄,让刘宏烈出洋留学。同行者,有金树仁之子金作鼎、侄子金作镜,财政厅长朱瑞墀之子朱玉宁,省府秘书长鲁效祖之子鲁克敏,是为“五大公子出洋”。赴欧后,先在柏林陆军大学学习,再转入瑞士伯尔尼陆军军官学校,1936年归国。因其所学专业为侦查侦探学,三年后任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官训练班警政教官,与戴笠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1940年任甘肃省缉私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交通部第二交通警察总局副总局长,在旅顺大连与苏联占领军周旋,力图维护国家主权。1951年“镇反”时处决身亡。
刘宏烈爱好广泛,书法亦佳,其书写的行述条屏,乍看朴质无华,细味颜筋柳骨,内功凝厚,力透纸背,深受行家推崇。
刘思恭(1917—1959)
字子安,以字行。刘元、江瑞芝六代孙,宿儒刘祖禹子。五岁读书,十二岁即通经书。民国十八年(1929)陇上大饥,刘祖禹病殁,无奈辍学,随发放赈济之舅父,往来于庄浪隆静之间,造册计口以度日。期间,隆邑名士雒玉麟见而爱之,以为此生将来必有成就,遂以爱女粹贞许之,并供给求学之资,使其考入兰州后期师范,师从慕少堂、李行之诸大家深造。1942年秋,应王尔全校长之聘,来静宁中学任教。先生之教语文也,既广微而博引,复提要以勾玄,重激发愤悱之情,培养学生之自学能力。以是凡得听先生之课者,无不文思大进;其为文凡经先生之点拨者,皆有法度可观。而先生固精于辞章者,性复爽朗不拘,每至教学得意之际,往往大声吟所作诗,诵所为文,以供诸生观摩,诸生亦深喜而争传诵之。
刘思恭好饮酒,喜秦腔,兴趣广泛,诗文书画兼擅。其为人,于自撰《我室主人传》中可见一斑:“酒德颂刘伶,猖狂类阮籍。其为学也,言无辨乎是非,道不拘于门户”“遇褐博而不骄,逢缙绅而不谄”。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努力“脱胎换骨”,追求进步。集前所为诗,删去“思想不健康”者,编为一卷,命曰《长夜集》,以示暗夜之结束,新生之开始也。1959年春自缢身亡,时年4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