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国汉学家艾兰:中国研究中的隐喻与权转换

美国汉学家艾兰:中国研究中的隐喻与权转换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艾兰的研究,由舜至禹的权力过渡遵循了传说系列一所建立的基本模式。统治由尧到舜,世袭统治和美德统治得到证实,而两者的平衡仍需维持,围绕着非世袭传递的相同主题在传说系列二中出现。这种平行显示了在传说系列中的一种转换,必然在另一系列中重复出现。由舜到禹权力更替的历史人物关系可以参见图4—2:舜、禹权力转换结构。这就暗示了在传说系列三中会发生结构重组,但是,对立依然会得到调和。

美国汉学家艾兰:中国研究中的隐喻与权转换

据艾兰的研究,由舜至禹的权力过渡遵循了传说系列一所建立的基本模式。统治由尧到舜,世袭统治和美德统治得到证实,而两者的平衡仍需维持,围绕着非世袭传递的相同主题在传说系列二中出现。这种平行显示了在传说系列中的一种转换,必然在另一系列中重复出现。同样有一个德高而拒绝王位的善卷和禹形成对比,禹在接受本不属于他的权力的时候违背了美德原则,但这种违背又为他在继舜之位后又欲让位于善卷的行为所调和。和禹构成对比的另一人就是舜之子商均,即世袭规则下的王位继承者。禹与商均的比较,就如同舜与丹朱相比。禹对世袭原则的破坏,体现在他对其父鲧的态度中,关于此事,《吕氏春秋·恃君览》有记载:“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其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而反事之。”禹不仅未能替父报仇,而且还向杀父者尽孝道,这就体现了他对世袭原则的违背。

禹对世袭继承权的破坏,在禹从舜处接受权位以前没有调和。相反,世袭原则被确认而对立也被随后统治权由贤德的禹向其子启的转移所调和。这就将对世袭权的调和投向了下一个传说系列。

舜因为禹的才能而任命了他,这一点就强调了他开国大臣的角色。与其他的开国大臣一样,他在这里的角色功能是强调美德优于世袭。舜的辛勤劳作、制陶、捕鱼等感化民众的举动,就平行于禹的治水。同时禹也是舜的摄政者,禹作为摄政者服侍舜,并在舜的晚年保护舜如同舜之于尧。《史记》记载在舜去世前,禹作为摄政为舜服务了十七年。

由舜到禹权力更替的历史人物关系可以参见图4—2:舜、禹权力转换结构。(www.daowen.com)

图4—2 舜禹权力转换结构

舜:统治者;禹:继任统治者、开国大臣、摄政者;善卷:拒位者、美德的象征;商均:反叛者、世袭的象征。

在这个系列中与众不同的是,禹是一个世袭王朝统治的建立者,其统治从他过渡至其子启而不是其他家族成员。这就暗示了在传说系列三中会发生结构重组,但是,对立依然会得到调和。系列二中的调和不是通过禹接受之后又拒绝王位,而是通过他在愿意接受统治之前,先让位于舜的其他臣僚——后稷、契、皋陶而得以实现的。艾兰教授认为,在某一系列中所出现的形式,可能影响到下一系列的形式。但是无论形式有怎样的改变,世袭与美德从来就不是相互分离的现象,它们的对立和调和总是在系列中持续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