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顾颉刚疑古思想对美国汉学家艾兰的影响

顾颉刚疑古思想对美国汉学家艾兰的影响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顾先生学术观点对艾兰所产生的影响,笔者曾经请教过艾兰教授,她在电子邮件中就此做了详细的解答。所以,我受到的疑古思想不仅是来自中国学者的,也有来自西方学者和当时发表的关于早期中国历史是如何建构方面的论文的影响。顾颉刚先生给予艾兰的影响莫过于发现问题的方式,他所提出的中国传说中的人物就像戏剧角色,同样的角色在相似的历史时期会反复出现的见解,启发了艾兰对中国古代古史传说研究。

顾颉刚疑古思想对美国汉学家艾兰的影响

艾兰的这本著作明显带有古史辩派的一些痕迹,她也把典籍中有关尧、舜、禹的记载作为观念运动历史进行考察。与古史辩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没有全盘否认古史传说,也没有去证伪这些古史传说的真实性。关于文献记载的种种差异,她在著作前言中指出:“虽然有关历史的记载各有不同,并屡有矛盾,但我并不想去评判历史记载的可靠性。”一方面,以疑古的意识考察古史传说,一方面,又不主张全盘否定古史系统,这是艾兰研究的可取之处。顾颉刚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层累造成说”,他指出,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有如积薪,后来居上;时代愈后,传说中中心人物愈放愈大。[14]顾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有关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禹、汤等传说,时代出现得越晚,内容就越丰富,就如同编故事一样,离历史真实越来越远。在顾颉刚先生看来,中国古代传说随时间推移而被不断地编造出来,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内容复杂。所以,中国人对古代的看法是历代人不断造伪的结果。他还提出要打破四种传统观念。其中之一就是要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认为古人对神和人原没有界限,所谓历史差不多完全是神话。[15]

顾先生的层累造成说和神话分化说,如仅就传说本身而言,其观点并非毫无根据,据民俗学及神话学研究,传说在传承过程中出现“层累”“分化”现象是客观事实。问题在于,古史神话传说在流传中因留有后人改造的痕迹,就一概视之为后人伪造,认为没有任何历史价值,而将其一笔抹杀,这就落入了虚无主义的窠臼。就古史研究而言,只看到传说演变分化的现象,而不关注其本质,结果反使古史真相变得不可知了。[16]李锦全先生的评价可谓中肯。艾兰所受顾先生的影响正是李先生所肯定的那一部分,即顾先生所注意到的神话传说的演变分化现象,直接启发和影响了艾兰对中国古史传说探究及其研究的视角,她以敏感的问题意识,提出历史上有关上古传说的记述,会因后世叙述者主张的不同而发生某些变异。关于顾先生学术观点对艾兰所产生的影响,笔者曾经请教过艾兰教授,她在电子邮件中就此做了详细的解答。

回信的原文为英文,兹将经笔者翻译后的中文摘要引述如下:

关于顾颉刚,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毫无疑问,我受到了他的影响。我想你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总体上来讲,西方学者受到的疑古运动的影响要比中国学者深。因为我所师从的那一代汉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时,经常去中国做研究。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承袭了这种疑古的传统,然而这种传统曾在中国遭遇过很多次中断。当然,在同一时期也有很多欧洲学者写了关于神话和历史相关问题的著作。比如马伯乐(Henri Maspero)、葛兰言(Marcel Granet)以及艾博德(Wolfram Eberhard)(在伯克莱分校学习时我师从的恩师)。所以,我受到的疑古思想不仅是来自中国学者的,也有来自西方学者和当时发表的关于早期中国历史是如何建构方面的论文的影响。关于顾颉刚的著作,最有趣的一点,不是他独特的学术观点,而是他的总体方法。例如,他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中的人物就像戏剧中的角色一样。也就是说,同样的角色在相似的历史时期会反复出现。在写作《世袭与禅让》这本书的过程中,虽然我采用了同时代的结构主义方法去说明这些历史人物是如何被重复和如何被安置的,但是,顾先生的这种见地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也知道,顾颉刚和他的同事们犯了很多错误,特别是在文献的断代问题上。现在我们有了很多发掘出来的考古资料,这些资料当时的疑古学者没有看到,所以我们可以据此来评判他们的观点。但是我认为他们这种在接受任何东西以前,都重新进行审视的疑古态度是很好的。(www.daowen.com)

同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应该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文献被创作出来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些目的和我们的目的是不同的。如果要去判断其历史性,就必须努力弄明白写作该文献的目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材料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歪曲的。但是,从我个人方面来讲,文献怎样反映思维方式和文献所述说的历史事实相比,我一直对前者更有兴趣。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古史辩》是很有启发性的。

从艾兰教授的自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她诚恳严谨、博采众长,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开放性追求。顾颉刚先生给予艾兰的影响莫过于发现问题的方式,他所提出的中国传说中的人物就像戏剧角色,同样的角色在相似的历史时期会反复出现的见解,启发了艾兰对中国古代古史传说研究。顾先生的这一见解是有来由的,他在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后的两年中曾沉湎于戏剧,在对剧本情节的深入思考中产生对古史传说的怀疑。他说:“深思的结果,忽然认识了故事的格局,知道故事是会变迁的。从史书到小说已不知变动了多少,甲种戏与乙种戏同样写一件故事也不知道有多少点的不同。一件故事的本来面目如何,或者当时有没有这件事实,我们已经不能知道了;我们只能知道在后人的想象中这件事是如何分歧的。”[17]顾先生的这段话已将其疑古派思想表露得非常清楚。艾兰接受了顾颉刚先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方法,以及质疑的学术态度,并结合运用西方的结构主义神话分析理论,对尧舜禹时代和夏商周时期权力转移的古史传说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