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实践与技术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实践与技术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是指将雨洪作为一种可利用水资源,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将常规情况下会被污染、泛滥成灾、排泄入海的雨洪水,在保证区域防洪安全、经济合理、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部分转化成蓄滞于地表或地下含水层以便开采利用的过程,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是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中更多地获取为人类所用水资源的一种方法。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实践与技术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是指将雨洪作为一种可利用水资源,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将常规情况下会被污染、泛滥成灾、排泄入海的雨洪水,在保证区域防洪安全、经济合理、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部分转化成蓄滞于地表或地下含水层以便开采利用的过程,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是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中更多地获取为人类所用水资源的一种方法。

(一)绿地生态系统雨水利用模式

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灌溉用水方面,通常有两种利用模式:①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模式;②灌溉绿地雨水集蓄利用模式。

1.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模式

该模式首先需要建设下凹式绿地,使得城市绿地低于周围地面5~10cm,以便将屋顶和周围不透水或弱透水面收集的雨水直接引入绿地下渗,其利用模式为“屋项、不透水面集水→进入绿地→入渗地下→植被吸收”。该模式普遍适合于所有城市绿地灌溉,但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建设下凹式绿地,为直接引入雨水提供保障。

2.灌溉绿地雨水集蓄利用模式

灌溉绿地雨水集蓄利用模式是指将从屋顶和不透水面收集的雨水,再经适当处理和滞蓄后采用专门的灌溉系统输送到绿地系统进行灌溉,其利用模式为“屋顶、不透水面集水→沉沙池→蓄水池→加压系统→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溉绿地”。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小区规模、绿地面积均较大的情况,其优点是可收集利用的雨水数量较多,有利于实现长历时调蓄,提高灌溉保障率,继而减少城市自来水用于绿地生态系统的灌溉水量,有效缓解城市供水不足的压力。(www.daowen.com)

(二)河湖生态雨水利用模式

城市河湖水系统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一些干旱缺水城市,在科学规划水系布局及不同水体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和水污染防治方案,以便能够收集充足质优的水量,确保良好完善的水生态环境,继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水系统生态健康良性循环及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单纯地就城市河湖生态用水而言,其利用模式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城市管网、沟渠系统→河湖系统”,但就其系统布局、功能设置、景观分区等而言,城市河湖生态用水则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城市河湖生态用水必须遵循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景、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内容涉及城市水景观空间布局、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涉水闲暇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规划以及涉水游憩活动场所规划设计等方面。

(三)区域地下水补给利用模式

采用具有良好入渗能力的绿地、透水地面、专用渗透设施等,使雨水尽快渗入地下实现对地下水的回补,对缓解城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被广泛推崇。雨水渗入地下的具体措施很多,一般包括下凹式绿地、铺装渗透性地面和渗沟、渗井等增渗设施。

下凹式绿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的绿地,以便能够引入周围地表径流,在满足绿地生态系统自身用水需求的同时,形成对地下水的补给。透水地面通常铺装在人行道、庭院、广场、停车场、自行车道和小区内,主要依靠铺装地面的高渗透能力下渗雨水,补给地下水,在较大降雨情况下能够使地表不积水或少积水。在地面入渗能力不足时,如果区域内有适宜的透水性较强的砂层或砂砾层,可将雨水经过适当处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渗水管沟、渗水井或回灌井等增渗设施,引入该层进行渗透,可显著加快下渗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