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雨水直接利用:模式、设施和效果

雨水直接利用:模式、设施和效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天然降水经收集、蓄存后直接被用水对象加以消耗、吸收和利用的一种模式。从目前各国雨水集蓄利用过程来看,主要包括就地入渗利用、就地叠加利用和梯田拦蓄利用等方式。多孔嵌草砖、碎石地面、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都可作为良好的雨水渗透设施。目前,北京、广州、大连等城市大量采用了透水性混凝土路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雨水直接利用:模式、设施和效果

所谓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天然降水经收集、蓄存后直接被用水对象加以消耗、吸收和利用的一种模式。从目前各国雨水集蓄利用过程来看,主要包括就地入渗利用、就地叠加利用和梯田拦蓄利用等方式。

(一)就地入渗利用

雨水集蓄就地入渗利用是指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一方面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水分需求。这种技术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和海水倒灌等多种作用。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分散渗透可应用于城区、生活小区、公园、道路和厂区等各种条件下,规模大小可因地制宜,设施简单,但会受到地下水位、土壤渗透能力和雨水水质污染程度等条件限制。集中深井回灌容量大,可直接向地下深层回灌雨水,但对用地下水做饮用水源的城市应慎重使用。

对于我国的一般城市,采用渗透地面更具有使用价值。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可节省投资,透水性好,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多孔嵌草砖、碎石地面、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都可作为良好的雨水渗透设施。渗透地面对预处理要求相对较低,技术简单,便于管理。城区有大量的地面、路面,如停车场、步行道、广场、道路等可以利用。目前,北京、广州、大连等城市大量采用了透水性混凝土路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采用透水性地面,实施雨水就地入渗利用。

(二)就地叠加利用(www.daowen.com)

雨水就地叠加利用技术是在覆盖种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覆盖保墒技术、起垄沟播技术和膜侧种植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复合种植技术。其技术原理的核心和关键是通过膜料覆盖作物行间非种植区的土地,将膜上的天然降雨有效叠加到作物种植区,继而增加该区土壤含水量供作物生长利用,同时可有效减少覆盖区的水分蒸发损失,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目前,雨水就地叠加利用在农业林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起垄种植、覆膜种植、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等技术就是雨水就地叠加利用的典范,显著增加了可利用水资源量,很好地解决了水分供给不足的“短板”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肃省大力推广的千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最具典型的雨水就地叠加利用形式。由此可见,该项技术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仍将是干旱缺水地区发展农业的核心支撑技术,在类似地区的推广应用将更为广泛并逐渐普及。

(三)梯田拦蓄利用

严格意义上说,梯田拦蓄利用也属于就地入渗利用的范畴,但梯田拦蓄利用与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加大雨水入渗能力的过程又截然不同。尤其是对于坡地,通过改造坡地地形,最大限度拦蓄降水。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修筑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台田、鱼鳞坑、水平阶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松耕、等高耕作等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来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其中,梯田改变了坡面形态,使坡度减缓,坡长截短从而限制了集流面积,改变了径流的定向富集、减缓了径流速度,起到了良好的拦泥蓄水作用。就地拦蓄雨水径流入渗,可提高作物产量和林木成活,拦截分散地表径流从而减轻对土壤的冲刷侵蚀,水土保持作用十分明显。有关资料表明,与20cm耕作深度相比,30cm耕作深度0~30cm土壤蓄水可增加5.9~7.5mm,而0~200cm土层可多蓄雨水近30mm。且耕翻时间越早,接纳雨水就越多。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业耕作时要实行深耕细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