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理论技术与实践中的地膜小麦微垄集雨技术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理论技术与实践中的地膜小麦微垄集雨技术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地膜小麦微垄集雨技术的主要因素有两个:①节水增产效果;②配套机械。目前,甘肃省有关部门已研制出16种地膜小麦播种机械。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理论技术与实践中的地膜小麦微垄集雨技术

(一)田间起垄覆膜集雨技术

1.主要功能

垄上覆膜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局部地形,使降水实现了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再分配,将有限的降水汇集在作物生长的有效供水区域内,从而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垄膜集雨率高达80%~87%,显著提高了雨水利用效率

2.技术要点

(1)整地起垄:按照常规种植方式进行整地、起垄,起垄过程中尽量将大的土块放在垄底,垄的上层土壤尽量采用细土,以便平顺覆膜,根据作物的不同和降水量的差异调整沟垄比例。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时垄宽控制在50~60cm,垄高10~15cm,垄沟宽度控制在60~70cm;种植小麦时垄宽控制在50~60cm,垄高10~15cm,垄沟宽度控制在120~150cm。

(2)垄上覆膜:起垄完成后,用铁锹等农具拍打土垄,使土垄表面平整,用铁锹在垄的两侧沿垄的方向挖10cm左右的小沟,开始覆膜,将膜紧密贴在垄上,并将地膜边缘埋置在小沟内。

(3)施肥播种:覆膜完成后,开始施肥,施肥种类与施肥量同其他种植方式一致。然后,在垄沟内播种。

3.适应区域

降水量在250mm以上的我国广大北方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南方季节性干旱区以及其他具有特殊使用需求的区域。

(二)旱地春玉米垄沟早播技术

1.主要功能

玉米垄沟早播种植技术可充分利用早春墒情,达到一播全苗,保证密度,避开伏旱,早熟高产的目的。

2.技术要点

(1)精细整地:开沟起垄施肥一体化。在秋深翻的基础上,早春及时顶凌耙耱。硬茬地先浅耕灭茬,随即耙耱保墒。修建垄距70~90cm,沟深20~25cm,开沟深浅一致,垄幅均匀,垄沟端直,开沟、施肥、下种一体化作业,以减少晒墒。一般亩施有机肥4000~6000kg,玉米抗旱专用肥40kg(氮、磷、钾总养分为35%)。

(2)种子处理:要求品种纯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播前要进行发芽测试和晒种。同时进行种子催芽,将晒后精选的种子,倒入两倍于种子量、60℃的水中,搅拌到不烫手,约40℃时为止,浸泡12h,捞出滤干,盛于净洁的塑料袋或瓦盆里,在25~30℃的热炕上催芽约24h,待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抢墒早播:当5cm土层地温连续5d稳定在7℃以上时,即可播种。由于玉米早播,幼苗顶土力较弱,出苗时间较长,应种在湿墒中,覆土厚5cm左右。亩播量3.5~4.5kg,播后应视墒情进行镇压。覆土前顺沟喷药,防治地下病虫害

(4)田间管理: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3~5叶期间定苗,并浅锄一次。早播玉米株矮、秆壮、穗位低宜于密植。亩产400kg以上田块,亩留苗3000~3500株;亩产500kg以上田块,亩留苗3500~4500株;亩产600kg以上田块,亩留苗4500~5000株。在中后期应该适时中耕,倒沟变垄,追肥培土。7~8叶期,每亩追施10kg左右尿素,并用畜力中耕,进行倒沟变垄。11~13叶期,每亩再追施5~7kg尿素,再进行一次人工中耕培土。同时,要加强玉米田间病虫测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三)旱区玉米双垄周年覆盖集雨技术

1.主要功能(www.daowen.com)

该技术可增加土壤水分的蓄集和保存,有效抑制冬春季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春季作物抗旱能力,同时可延长地膜使用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并能有效减轻土壤地表的风蚀,玉米根茬腐烂直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技术要点

(1)播前10~15d整地,施足基肥,用步犁起垄,小垄宽40~50cm、垄高15cm左右,大垄宽70~80cm、垄高10cm。形成大小垄和播种沟,然后用120cm超薄膜进行全地面覆盖,春季5mm左右的微小降雨即可汇集进入播种沟,保证作物出苗生长。

(2)地膜铺完之后,在膜侧露地上通过犁串,使地膜两边分别拢起两个5~10cm的小土堰,中间形成一种膜槽,膜上打孔播种。

(3)在玉米收获后及时砍倒秸秆,覆盖在地膜上,保护地膜。次年播前一周清运秸秆。播种时与上年播种孔相错5~10cm,打孔点播。

3.适应区域

该项技术主要适合在我国西北黄土旱塬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季节性干旱区等旱地玉米作物种植区使用。

(四)地膜小麦微垄覆膜集雨技术

1.技术机理

地膜小麦微垄覆膜集雨技术,也称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是在小麦地膜全生育期穴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经多年实践,开发的一种新型旱作地区小麦栽培技术。该技术的创造性在于将新兴的地膜覆盖技术与传统的垄沟种植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微积流、保墒、增温作用,实现雨水的有效叠加,变无效水为有效水,建立起主动抗旱的思想;同时,投入低、操作简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

2.主要功能

虽然近年推广小麦穴播栽培技术,但随着干旱的频繁发生,如何有效发挥地膜穴播小麦的保墒、增温作用,解决干旱年份地膜小麦生长后期造成的膜内高温低湿,无墒可保,高温干旱,加剧小麦根系早衰,导致青秕、白穗等影响产量的问题,就成为提高小麦产量的核心问题。实施该技术可有效解决穴播小麦只能保墒而增墒效果不明显及后期早衰逼熟的技术问题,采用覆膜条播集流增墒,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有效改善小麦根部水、肥、气、热状况,大大增强植株抗旱减灾性能,达到小麦稳产、高产及正常成熟的目标。

3.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地膜小麦微垄集雨技术集起垄、覆膜、施肥、精量条播、宽窄行种植和节水集流为一体的旱地小麦集雨增墒抗旱增产实用技术。该技术核心是以50~60cm为总带幅,垄沟各25~30cm,用35~40cm宽的专用地膜覆盖,起垄大致成半圆形,垄间距内形成垄沟,每垄两侧各条播一行小麦。播种小麦选用抗逆性强、抗倒伏、分蘖成穗率高的大穗大粒品种,种子应精选包衣,山地梯田播种量在10~12kg,亩保苗24万~26万株,亩施用优质农肥3500kg,含量25%以上小麦专用肥40kg,播前一次性施用。为提高播种质量及速度,一般采用覆膜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从起垄、覆膜、播种三道工序,作业效率及作业质量都得到提高。

(2)配套技术。影响地膜小麦微垄集雨技术的主要因素有两个:①节水增产效果;②配套机械。目前,甘肃省有关部门已研制出16种地膜小麦播种机械。这些机型的特点主要包括:可一次完成铺膜、播种作业,每天播种20亩;亩可节省地膜2~3kg,即使有小风也可顺利完成作业。

(3)注意事项:①地膜小麦微垄集雨技术种植冬小麦应比当地露地平播最佳播种期适当推迟5~7d,并按照雨少宜稀,雨多宜密,瘠地宜稀,肥地宜密的原则,适当调整带幅和播量;②该技术尤其适合在海拔1700m的浅山易旱区和耕地面积大、耕作技术粗放、一次性投入不足的地区推广,在水浇地及土层薄、肥力差的土壤上增产幅度相对较小。

4.适宜地区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该技术适应于甘肃省旱作农业地区,尤其是在水分不足、温度偏低的逆境环境下,地膜小麦的节水、增产效果越明显;同时,地膜小麦有一定的抑盐保苗作用,在轻度盐碱地上也可推广应用。因此,在北方麦区特别是保灌程度较低的水地春小麦、降水量400mm以上的旱地春小麦和北方晚茬冬小麦上均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