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评价与应用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评价与应用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单纯地从水质条件来说,无论是天然集流面,还是现有建筑物集流面、专门集流面均普遍适宜于农业灌溉用水。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评价与应用

(一)集水工程适宜性分析

1.农村生活集水工程适宜性分析

农村生活用水对供水水质要求较高,要求集水工程提供的水质能够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经净化、过滤、消毒等简单处理后可供农村生活直接饮用。因此,用于农村生活用水的集水工程应确保整洁、干净且无化学类、有机质等污染,为后续水质净化与消毒处理提供便利条件。就现状而言,包括屋面在内,农村住宅房前屋后的庭院、场院等都作为农村生活用水的集水工程被广泛利用,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专用集水工程也应运而生,很好地补充了现有集水工程集水数量的不足,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村生活用水之需。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适宜于农村生活用水的集水工程主要包括天然集流面中的庭院、场院、操场,现有建筑物集流面中的屋面、楼面、混凝土庭院与道路,专门集流面中的膜料、混凝土、片石、水泥土、原土夯实防渗等无污染环保型集流面。

2.农业灌溉集水工程适宜性分析

雨水集蓄利用农业灌溉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被广泛应用。通常情况下,农业灌溉对水质要求较低,只要能够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即可,当用于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用水时,经过简单的沉淀、过滤处理后,应能确保不致对灌水器造成堵塞。因此,单纯地从水质条件来说,无论是天然集流面,还是现有建筑物集流面、专门集流面均普遍适宜于农业灌溉用水。大量应用事实证明,凡是能够产流并能够进行有效收集雨水的区域,均可作为农业灌溉良好的集流面被大量直接利用或改造利用。

3.生态植被集水工程适宜性分析

目前,采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进行生态植被建设仅局限在人工生态林方面。从人工生态林本身的布局来看,一般按行栽植并且具有一定株间距,因此使得人工生态林每株都独立占有一定面积的空间,这为实施“径流林业”带来了便利,反坡梯田、隔坡梯田、鱼鳞坑等林业集水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宜的荒山荒坡、农用道路、草坪、原土夯实、膜料覆盖等集流面被大量利用并在人工生态林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集水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www.daowen.com)

1.农村生活集水工程可行性分析

雨水集蓄利用农村生活用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一般要求达到90%以上,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对水量的满足程度和对水质的保障程度两个方面。正常情况下,为方便取用水,雨水集蓄利用农村生活用水工程一般要求靠近农户居住区,其集流面工程通常采用建设标准较高、集流条件较好的住宅屋面、硬化庭院与场院或专门集流面等,其供水量按相应设计供水保证率情况下的典型年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确定。一方面,这些区域一般由青瓦、机瓦、水泥瓦、混凝土和膜料等防渗效果较好的材料组成,具有较高的集流效率,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区域内,在水量上容易达到农村生活用水的水量要求;另一方面,这些集流面整体性好,材料性能稳定,而且由于靠近庭院,便于管理、维护和清扫,对雨水的污染也相对较小,经过一定环节的蓄前粗滤、蓄后沉淀和终端精滤等沉淀、过滤与消毒处理后,一般均可满足农村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

2.农业灌溉集水工程可行性分析

一个特定的农业灌溉工程对水量、水质具有相应的要求。一方面,就水量而言,由于农业灌溉工程一般规模较大,需水量因此也相对较大;就水质而言,虽然农业灌溉对水质也有一定要求,但较农村生活用水而言要宽泛许多。另一方面,雨水集蓄利用农业灌溉工程通常采用天然坡面、荒山、农用道路、公路路面等作为集流面,这些集流面往往分布广、数量大,其雨水集蓄利用潜力也较大。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些集流面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分布零散,带来了诸多利用方面的问题:①雨水收集难度大,所需引水工程数量较大;②泥沙、杂草等数量多,水质处理难度大,所需处理工程规模也较大。尽管如此,但在现有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下,通过雨水收集、储存和处理等工程措施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继而为农业灌溉提供满足设计灌溉保证率和水质要求的灌溉用水。

3.生态植被集水工程可行性分析

雨水集蓄利用生态植被用水一般采用鱼鳞坑、反坡梯田等雨水就地叠加利用技术,除在水量上要求能够满足生态植被最低限度的生长发育需水外,对水质几乎没有特殊要求。正因为如此,从而使得几乎所有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手段与工程措施,均能够很好地满足生态植被用水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要求,一方面凸显了生态植被用水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普适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彰显了雨水集蓄利用生态植被集水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