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标准化成为必然
在注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研究的同时,注重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高标准、规范化示范园区建设,实现技术研究和示范园区建设的相结合、相统一与相互促进。目前,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没有建立相应的雨水集蓄利用地方标准,缺乏区域性的系统分析和科学指导依据,在一定层面上不利于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因此,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2010)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通过创新研究、典型示范、推广应用和集成配套,因地制宜地总结提出既符合地方实际、又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雨水集蓄利用标准化技术体系,更好地指导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发展不仅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已经成为必然。
(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设备产业化迫在眉睫
当前,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加之区域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尤其是作为非常规水资源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起步较晚,其传统方法在水量保障和水质控制、设施与设备成本控制、运营维护与保障措施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目前,雨水利用在发达国家已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城市雨水利用首先实现了产业化。1989年德国就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对住宅、商业和工业领域雨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以及过滤、储存、控制与监测4个方面制定了标准,到1992年已出现了“第二代”雨水利用技术。又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与完善,到今天的“第三代”雨水利用技术,新的产业化标准也正在审批中。而雨水利用产业化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产业性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辽宁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目前还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但已初步显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了相关研究。由于缺水形势严峻,北京的步伐较快,已进入示范与实践阶段,可望成为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引领者和排头兵,随着水管理体制和水价的科学化、市场化,通过一批示范工程,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带动整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城市雨水利用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而在其他一些城市,要想加快雨水利用步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www.daowen.com)
(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约化势在必行
随着用水需求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完善监管、加强同业合作、拓展融资渠道,推动雨水集蓄利用集约化发展是保障其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集约化是相对粗放型而言的概念,主要包含三层意思:①资本和资源的集中使用;②资本和资源的高效使用;③资本和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三层意思组成了集约化的中心思想。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集约化包含集雨技术的集约化、使用过程的集约化、应用效果的集约化以及为实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集约化利用,所采取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与运行管理等过程的集约化。由此可见,无论从技术发展、资源利用还是效益产出的角度来看,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循环经济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理念的深入人心,实现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的集约化发展是未来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