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阳木雕:善财童子与精细雕刻

东阳木雕:善财童子与精细雕刻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两件从南寺塔出土的东阳木雕文物中,善财童子伫立在雕饰云纹的莲花座上,胸前合掌,面目清秀,栩栩如生。雕刻技法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成熟并精细化,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东阳木雕制作工艺。除此之外,东阳木雕工艺还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等领域,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如床、轿、桌子、衣橱、箱柜之类,随处可见东阳木雕艺术踪影。

东阳木雕:善财童子与精细雕刻

(一)东阳木雕历史起源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唐朝时,东阳木雕手工艺就初步形成了。它产生于当时的木工活,并主要应用在建筑装饰之中。

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东阳木雕实物,是一尊观音菩萨木雕像与一尊善财童子木雕像。这两尊东阳木雕像,是1963年在东阳县南郊西岘峰下的南寺塔出土的。而东阳的南寺塔,是在宋代建隆二年(961年)建成的。在这两件从南寺塔出土的东阳木雕文物中,善财童子伫立在雕饰云纹的莲花座上,胸前合掌,面目清秀,栩栩如生。无论是从面部表情的刻画看,还是从衣着的纹路线条来看,都是风格独特,形象生动的。由此可知,早在宋朝时期,东阳木雕的雕刻艺术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了。

南宋之前,东阳的经济主要是小农,人民生活简单,自给自足。在正常情况下,东阳人不容易离开家乡,很少从事商业活动。然而,在南宋以后,大量的外来人口,尤其是中原人口开始涌入东阳,逐渐改变了东阳原本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根据记载,早在南宋后期,东阳县的人口数量就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有将近18万之多。由于人口数量激增,粮食供应极为紧张,令原本勉强糊口的东阳人感到了空前的生存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在东阳人面前的出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待在家乡,依靠农田种植及精细耕作所得,来养活自己与家人;第二种是读书考取功名,从而向外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第三种是拜师学习手艺,到外地闯荡,靠手艺谋生。

那时,相当一部分东阳人选择了第三条出路,即通过学徒学习一门手艺,出去谋生。当时从事装修与雕花行业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在东阳很快就形成了一群装修木匠、雕花工队伍,这就是著名的“东阳帮”。

说到这“东阳帮”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宋廷南迁之后,宋朝名门望族之间所兴起的相互攀比、追求奢华的风气。在早期,外出打工的东阳人主要以帮人造房子谋生,所从事的工种以泥水匠、木匠等为主。后来,随着劳动分工和工作的不断细化,形成了造房子、家具和雕刻等类型的工作。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南宋区分富人之间开始比阔斗富,为东阳木雕工匠创造了机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使东阳木雕雕刻工匠技能和东阳木雕产品艺术水平大大提高。甚至后来,东阳木雕艺术被引入宫廷,成为一种宫廷艺术,直接为皇宫服务。

在古代,在世人面前所呈现的东阳木雕作品,往往都以集体成果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呈现的。探究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东阳木雕的创作大都以集体为主。一个木雕雕制任务,往往由一个群体来共同完成。在这个群体之中,会由一个大师傅来主持,通过组阁制的方式召集木匠、雕花等各个工种的艺人,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或这件作品。这个群体,就是所谓的“东阳帮”,而这件作品,就对外统称是“东阳帮”的集体作品。

第二,东阳木雕作品创作大都没有署名。在封建社会,手工艺者大都缺少文化,而且地位比较低下,一般的东阳木雕艺人在创作东阳木雕作品之后,没有在自己作品上署名的习惯。而且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受雇于人的情况下为他人制作的,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也不敢在上边署名。

正是上述等多种原因,使得“东阳帮”这个东阳木雕创作群体,在创作过程之中能做到不计个人得失,进行分工协作,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让东阳木雕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造就了一种不可复制的艺术神话

(二)东阳木雕的艺术特点(www.daowen.com)

总体来说,东阳木雕具有以下四种艺术特点。

第一,题材内容丰富。东阳木雕的创作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范围极为广泛,有杨家将、岳飞等人物事迹,也有唐宋诗词、戏文道情、神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以及飞禽、走兽、山水、花卉、鱼虫等自然万物,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一句话,但凡能够上画进行雕刻的,都有可能成为东阳木雕作品的创作题材。

第二,创意构思娴熟。随着东阳木雕创作题材的不断丰富,东阳木雕的雕刻画面也日益变得复杂多样。故事题材的创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所涉及的人物类型往往比较多,人物性格各不相同,人物外形相貌迥异。因此,东阳木雕在进行相应的雕刻创作时,就要求采用不同的衬托物来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相貌差异,并在画面中很好地呈现出来,从而完美地刻画与表达人物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木雕创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创意力,还要有缜密的构思能力与整体布局的设计能力。东阳木雕的创意构思经过创作实践的反复洗礼,不但运用日益娴熟,艺术性也被反复锤炼提升。

第三,雕刻技法精细。东阳木雕画面日趋复杂,自然对雕刻技法及图形创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雕刻时,由于人物众多,内容复杂,画面设计就必须更加周密,人物需要更为紧凑,面与面之间的变化更加自然和谐,如此,对雕刻技法的要求,就变得更为精细了。尤其是以故事人物为题材的木雕,需要木雕艺人在创作时进行更为细致入微的雕刻。而要做到这一点,木雕艺人必须掌握并综合运用各种雕刻技法。比如,只有掌握并娴熟运用深浮雕等技法,才能做到木雕画面组织严密紧凑、结构完整协调,并达到玲珑剔透的雕刻效果;只有掌握并娴熟运用薄浮雕技法,才能令雕刻画面更加精致入微、层次分明,使人物面容秀丽,令雕刻效果更耐细赏回味。除此之外,东阳木雕艺人还必须掌握圆雕、镂空雕、线刻等一系列雕刻技法。雕刻技法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成熟并精细化,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东阳木雕制作工艺。

第四,实用欣赏结合。在古代,东阳木雕艺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鉴赏,虽然早期的木雕技术大多用于佛像和其他宗教产品的制作,但它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与人们的实际应用息息相关。比如,早期东阳木雕制作是木工活产生的,而木雕的应用,特别是明朝时期,主要是用于建筑装饰,比如,天花藻井、大梁、牛腿、花窗、琴枋、锁板等木雕制品。除此之外,东阳木雕工艺还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等领域,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如床、轿、桌子、衣橱、箱柜之类,随处可见东阳木雕艺术踪影。东阳木雕艺术不但满足了人们日用所需,还具有艺术欣赏的功能,真正做到了实用与艺术的统一。

(三)东阳木雕的应用价值

东阳木雕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欣赏、民俗文化、文物收藏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欣赏价值。艺术欣赏价值是东阳木雕装饰的核心价值,它集中反映了江浙一带人民的文化传统、审美情趣及生活观念。许多传统的东阳木雕装饰与建筑、环境相融,形成了建筑、艺术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整体美。在江南一带的民居之中,东阳木雕传统艺术作品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技法精湛的木雕饰品、雕刻图纹,在院落中随处可见,而且构件品种繁多,却无一雷同。甚至可以说,只要有建筑,就必然有木雕图纹,有图纹就必然有所寓意,有寓意则必然是吉祥美好的。这些木雕装饰与建筑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在江南民居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通过精美图纹与吉祥寓意紧密结合,东阳木雕还具有了高层次的精神审美功能,在满足人们对建筑实用功能要求的同时,反映建房者的精神诉求。今天,我们在欣赏、感受东阳木雕装饰艺术的精美之外,也会领受蕴藏在装饰背后的那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与使命感,触及木雕图纹背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源。可以相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精神文明的发展,再加上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助推作用,东阳木雕艺术将会被更多的人欣赏、借鉴与传承。

第二,民俗文化价值东阳木雕为我们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东阳木雕装饰图案往往涉及各类民俗文化,常常与儒、释、道文化结合,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木雕装饰图案所反映的思想与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淀的思想情感。在江浙,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东阳木雕装饰图案,反映了当地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与文化追求。通过研究东阳木雕装饰图案及其题材表达,我们可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及人文面貌,推测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文化观念等信息。

第三,文物收藏价值。文物的价值,主要在于其从诞生开始至今,整个存在过程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这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东阳木雕装饰图案真实记录了木雕艺术发展的历史足迹,可谓是历史信息的原真性反映,极富文物收藏价值。随着收藏品市场的逐渐升温,人们开始将目光集中在各种东阳木雕制品与装饰上。东阳木雕装饰与制品艺术造型各具特色,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价值不必多说。而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与积淀后,它们又被赋予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其所蕴含的文物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