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蜀绣的文字,是出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绣补》一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当时扬雄是因为写了《河东赋》《甘泉赋》《校猎赋》《长杨赋》四大赋,而后被汉成帝提拔重用。传说扬雄虽然才华横溢但家中贫寒,经常穿得很朴素。扬雄的夫人姓姜,是一位成都的绣女。过去,扬雄家主要是靠姜夫人卖蜀绣来维持家中的生计,自从扬雄当了官员之后,家中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
姜夫人看到当了官的丈夫穿得仍然很朴素,就偷偷地背着他给扬雄绣了一件大气美丽的蜀绣衣服。有一天,汉成帝召扬雄进宫。这时姜夫人就把扬雄拉到一边说:“你现在是朝廷的官员了,见了皇帝就要穿得像个官样子。我给你做了一件蜀绣的衣服,你穿上去见皇帝,他一定会高兴。”
说完便跑到房间,把一件绣着兰花的锦袍拿出来给扬雄披在身上。扬雄对姜夫人说:“还是你懂我,知道我喜爱兰花就给我绣了兰花。”说完便迈开大步走出大门。汉成帝看到扬雄穿的那件鲜艳夺目的绣袍,便携手扬雄来到后花园。
那时,正是4月天气,到处都是鲜花盛开,几只蝴蝶绕着扬雄的绣袍翩翩起舞。
汉成帝是一位爱才而又喜欢大赋的人,他在读到扬雄的四大赋后,便称赞扬雄的赋如司马相如之赋那般韵味无穷,而且大气磅礴。今天,他本来是想让扬雄与他一起共同探讨大赋的写作技巧,看到扬雄穿的这件蜀绣便兴致更浓,竟然把让扬雄来的目的给忘记了。汉成帝指着扬雄的新衣说:“你这件蜀绣是谁给你绣的,如此精美,真是巧夺天工啊!”
扬雄看看身上的绣袍说:“这件绣袍是我夫人绣的,我回去也让夫人给皇上绣一件。”
汉成帝听后说:“原来你夫人还有这样的手艺,那我一定要让她给我绣一件龙袍。我看你回去就写一首赞美这蜀绣的诗吧! 下次你再来时,连龙袍一起交给我。”扬雄回到家中,对姜夫人说了皇帝的旨意,姜夫人没想到她绣的蜀绣受到了皇上的称赞。于是,便按照扬雄的安排,开始给皇上绣龙袍。
没多久,姜夫人就把龙袍给绣好了,这时扬雄也作了一首诗名字叫《绣补》。他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上宫殿面见汉成帝。
他将姜夫人绣的龙袍和他做的那首诗一起献给皇上。汉成帝看后,只见龙袍上的一条金龙还会游动,便非常高兴。
这时扬雄又给汉成帝读了他的《绣补》诗,汉成帝便说:“赐给扬雄黄金百两,并升姜夫人为锦官城锦官,专司皇家的绣品。”
扬雄磕头谢恩。扬雄的《绣补》一诗原载于《扬雄全集》,后来遗失,实为可憾。由此看来,早在西汉时,蜀绣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
当时,成都的纺织业盛况空前,蜀锦生产居全国首位,并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在城西南筑有锦官城,故成都有“锦官城”“锦城”之称。
随着蜀地丝织业的发达,蜀绣有了雄厚的基础,到西汉末,蜀绣已名声在外。蜀绣是在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在当时仍很稀罕,成为奢侈品。
如汉代少府属官的东织室、西织室,就是专为皇室加工缯帛文绣等高级成品而设立的。因绣品之非凡,所以视之为宝。
汉末及三国时,蜀锦、蜀绣驰名全国,蜀国经常用蜀锦、蜀绣交换北方的战马,并成为蜀汉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但蜀绣存世极少。
唐代时,四川郫县安靖蜀绣是上达朝堂的贡品,也是皇帝赏赐文武大臣的礼品。在这里,蜀绣不仅成为一种奢侈的艺术品,更代表着一种荣耀,一种身份和地位,闪耀着超凡脱俗的光芒。(www.daowen.com)
天生就具有艺术气质的古蜀人,在自己的衣饰上随意描画,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感,也催生了一种传承数千年的蜀绣技艺。他们在一针一线之间,倾注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一经一纬之间倾注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也寄托着自己的情感与梦想。蜀绣的操作技术要求非常的严格,不仅要求绣面整洁,刺绣前要洗手,决不允许弄脏绣面,而且要求绣品平顺,严格按照刺绣花样,直线绣得挺直,曲线但求圆顺。蜀绣还要力度均匀一致,绣得平整,不起皱纹;针线整齐不松散。同时,用线、用色要生动而富于灵气,针距一致,不错针、漏针。郫县安靖镇的蜀绣工艺,针法独特,常用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
同时,安靖蜀绣工艺精美,构图疏朗,色彩明快,色多而不乱,多而不杂,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图案选材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生动而具灵性。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多具变化,形象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常常成为达官显贵的奢侈品,也是收藏者的珍爱。
唐代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也悉服锦绣。唐代末期,南诏进入成都,获得大量金银、蜀锦、蜀绣,还有大批蜀锦、蜀绣的工匠,蜀绣技艺于是被带到滇南。
到了宋代,刺绣的需求量大增,从而极大地刺激了蜀绣的发展。
蜀绣的技艺特点还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旋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
据统计,蜀绣的针法有12大类,122种。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都各不相同。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
(二)蜀绣的特点
1.技艺之美
蜀绣在宋代主要表现在工整的写实作风。到了明清时期,以国画为绣稿,受文人画家的影响,蜀绣作品内容意境高雅,针法、色彩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它深受蜀文化思想影响,从当地各民族及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挥文化优势,结合自身的技艺特点,不断改革、变化、发展、创新,逐渐由民间刺绣发展为风格雅致的传统画绣,并由此产生表现绘画效果的刺绣技艺独特之美。如用线极细,绣面不露针迹,几乎看不到针脚,视觉上极为平整光滑。用针的丰富、绣法的独特全面展现了蜀绣独领风骚的技艺之美。如绣熊猫、芙蓉鲤鱼通常用施毛针、平晕针、铺针等,绣动物的眼睛用滚针,乱针交叉用来绣背景。又如蜀绣的代表图案鲤鱼,每绣一条鲤鱼,就用了近30种针法,使鱼的各个部位都能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效果,上下沉浮,动静相交,远观近看皆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丝线的粗细、针法的变化、色彩的过渡浑然一体,完美地体现了针法和绣线、绘画和刺绣的水乳交融。蜀绣从最初的单面绣发展到双面绣、异形绣、异色绣,甚至到达最高境界的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绣,在薄如蝉翼的透明丝绢上见证了正反两面图案、颜色、针法截然不同的神奇技艺。
2.意境之美
由于蜀绣与绘画的种种渊源和关联,绘画中的意境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蜀绣的艺术语言之一。首先,蜀绣的构图模仿绘画章法的构图,以国画为绣稿,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其次,蜀绣的色彩淡雅柔丽,变化细腻和顺,渗色柔和丰富,是如诗似画的意境的另一种阐述。再次,蜀绣具有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严谨的造型,清秀细密的纹样,优美流畅的线条,虚实得体的图案,悠远高雅的题材内容,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这种幽雅天真之韵正是恬淡、闲逸意境的写照。这种审美定位和文化渊源、艺术趣味息息相关,绣在丝绢上的不管是直抒胸臆的泼墨写意还是精致细腻的工笔,或是形象逼真、通透凝重的油画;不管是古代幽清明净、隽永优美的审美情怀,还是当今俊逸精妙、静谧旷达的神韵追求,都呈现了如绘画般明丽清新、温润秀洁的意境之美。
3.时代之美
蜀绣的发展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蜀绣挑战自我不断创新的需要。蜀绣的创新应该着眼于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文化内涵及价值的发掘。随着时代的变迁,蜀绣从有着浓郁士大夫文化影响的传统闺阁绣画发展到受西方文化影响,具有油画、国画等各种绘画风格韵味、融合各种文化精神的现代绘画刺绣。
蜀绣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精品,其实质是蜀地文化与多种外来文化,如儒文化、佛文化等交融汇合后历尽千年的文化观念、思想情操及审美感悟的辉煌传达。蜀绣创作包含了巴蜀人民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朴实的感情色彩,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巴蜀人民演绎天地万物,记录历史、社会和生活变迁的文化载体。和苏绣、粤绣、湘绣三大名绣相比,蜀绣由于巴蜀文化的影响,更具少数民族的风情韵味。蜀绣要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打破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受交通制约而影响市场销售的限制,就得发展独特而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以精细的芙蓉鲤鱼、熊猫、金丝猴、川剧脸谱等作为地方文化的符号,除保留柔和细腻的传统特色和绣画合一的艺术特征之外,还要尽量体现巴蜀风情的民族韵味,和少数民族服饰及绘画相结合,极力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把手工艺传统技法精髓和创新的理念、现代题材及审美需求等元素相融合,使这门珍贵的艺术焕发新的艺术活力,创造出新时代新气象的蜀绣精品。
蜀绣,作为中国刺绣的代表之一,以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变化莫测的针法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名扬四海。它和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是绘画和刺绣最古老的结合。它以最为古老和传统的蜀绣技法,融合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观念,化丹青浓彩于丝绢之上,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宏图巨画,描绘着变幻莫测、鬼斧神工的艺术面貌;又如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演奏着悠久灿烂、美轮美奂的文化千古绝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