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佘山天主教堂-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与思考

佘山天主教堂-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与思考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佘山天主教堂的全称是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又名佘山圣母大教堂、佘山天主堂、佘山圣母大殿、远东圣母大殿。位于我国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顶,为中国天主教著名的圣母朝圣地,与法国罗德圣母大殿齐名。由于佘山天主教堂的宏伟壮观,1942 年罗马教皇将其封为“圣殿”。当年5月1日和24日,郎怀仁又前往佘山,主持朝圣仪式。1981年3月,佘山天主堂归还给上海教区。

佘山天主教堂-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与思考

佘山天主教堂的全称是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又名佘山圣母大教堂、佘山天主堂、佘山圣母大殿、远东圣母大殿。位于我国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顶,为中国天主教著名的圣母朝圣地,与法国罗德圣母大殿齐名。

该堂于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它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采用无木、无钉、无钢、无梁的“四无”结构,堪称不对称的典范。从20世纪40年代起即为世界闻名的天主教圣地,也是国内天主教最主要的朝圣地。其建筑特色为山与建筑融为一体,色彩和谐自然;教堂熔希腊、罗马、哥特风格的建筑艺术在一炉中,部分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真可谓中西方的完美融合;宏观体现了建筑在美学原则上的不对称性;教堂雄伟而宽敞,在大堂内讲话不用扩音器就可以,而且没有回声干扰。

由于佘山天主教堂的宏伟壮观,1942 年罗马教皇将其封为“圣殿”。信徒到佘山朝圣时,沿苦路拾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获得宗教感情上的升华。每年5月的“圣母日”,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信徒上山朝圣。

佘山附近的松江、青浦一带天主教传入很早,在长达100多年的禁教时期,横塘、张朴桥等村庄的天主教徒一直在地下状态保持着自己的信仰。1844年,天主教在中国恢复合法地位后,江南代牧区的法籍耶稣会会长南格禄来到佘山,认为这里满山竹林,环境幽静,可以为传教区年老体弱的传教士在这里建造一座祈祷所。南格禄于1856年去世。1863年,继任的法籍耶稣会会长鄂尔璧从徐家汇来到佘山,在半山建造了五间供神甫休养的平房,内设小堂。1864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甫在山顶建造六角亭,供奉圣母像,山下张朴桥等地教徒开始上佘山朝圣。

1868年3月1日,江南代牧区主教郎怀仁祝圣了小堂和圣母像。这尊圣母像是由一位中国辅理修士陆省三模仿巴黎“胜利之后圣母像”而绘制的,改称为“进教之佑圣母”。

佘山大教堂由耶稣会的马历耀辅理修士负责建筑设计,1871年5月24日(圣母进教之佑瞻礼日)举行奠基典礼,郎怀仁代牧主教举行了有6000名教徒参加的露天大礼弥撒。众多朝圣的教徒参与义务劳动,把笨重的建筑材料从平地搬到山顶。到1873年4月15日,希腊式的山顶大堂建成,郎怀仁前来祝圣教堂,同时从半山腰到山顶修筑了一条“之”字形的苦路,在每个拐弯处共树立了14个苦路亭。当年5月1日和24日,郎怀仁又前往佘山,主持朝圣仪式。当时有1—1.5万人前来朝圣。从此佘山圣母成为江南代牧区的特别主保,当年5月被称为佘山历史上第一个圣母月。

1894年,半山又翻建了可容500余人的、中国传统风格的中山圣母堂。中堂正门两侧刻有一副对联:上联“小堂筑山腰,且憩片刻修孝子礼”,下联“大殿临峰顶,再登几级求慈母恩”。门前有可容千人的广场,设有栏杆、石凳,供教徒们休息、观景,西面建有三圣亭(耶稣圣心亭、圣母亭、若瑟亭)。(www.daowen.com)

1924年,首任宗座代表刚恒毅总主教在上海召开全体中国主教会议,6月12日(会议闭幕日),刚恒毅率领全体中国主教举行将中国奉献给圣母的隆重典礼;次日,又率领15位主教赴佘山,再次奉献中华于圣母。

受到中国第一次天主教会议的推动,1925年4月24日,佘山山顶大堂开始拆除重建,由葡萄牙籍神甫叶肇昌负责设计施工,由姚宗李主教祝圣基地。修建工程历时十年之久,到1935年11月16日才竣工,由当时的主教惠济良主持祝圣弥撒。叶肇昌对工程管理十分严格,桩基一直打到岩石上,施工时不符合规定即刻返工;砖砌定质定量,不符合要求必须推倒重砌。

1942年9月12日,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册封佘山教堂为宗座乙级圣殿,这是远东第一座受到教皇敕封的圣殿。

1946年5月8日,罗马教廷又加给佘山一项特恩,准许给佘山圣母行加冕礼。南京总主教于斌和上海主教惠济良为进教之佑圣母托小耶稣像举行加冕典礼,参加的教徒达1 万余人。1966 年,大殿遭到严重破坏,钟楼顶上的圣母托小耶稣铜像、彩色玻璃窗以及十四座苦路像和耶稣山园祈祷像都被作为“四旧”摧毁。之后,国内的宗教活动得以恢复。1981年3月,佘山天主堂归还给上海教区。1981年5月24日,山顶大殿举行了有5000人参加的复殿大礼弥撒,开始大修,至1984年结束。1985年举行复祝圣典礼。

复殿之初,由于原钟楼顶上的圣母托小耶稣铜像已经不知去向,临时用铁制十字架安装在钟楼上。2000年,上海教区发动信徒奉献,又恢复了顶部的“进教之佑圣母托小耶稣铜像”。4月18日,金鲁贤主教祝圣了佘山山顶圣母像。5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迎圣母仪式,并在山顶圣母大殿举行感恩祭。

佘山朝圣多年来已经形成传统固定程序:教友们来到佘山,先到中山堂念经祈祷,瞻仰佘山圣母,表示对圣母的孝爱;再列队沿经折路公拜苦路上山;拜苦路毕再进大堂望弥撒,向圣母求恩;最后,回到“三圣亭”念经祈祷。这样才算了却朝圣者的心愿。所以有些老年教友说:“到了余山只望弥撒而不到三圣亭念经祈祷是不算朝圣的。”另外,由于传统上渔民在江南地区天主教徒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许多渔民教徒都是自己划船到佘山脚下,再上山朝圣。每年5月,佘山附近的小河浜中,常常聚集了不少渔民教徒的小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