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的必然性
美术专门学校是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首先,交通的发达便利,使得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可以出口到西方,这无形中刺激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中国的传统特色,另一方面也要吸取欧洲文化的精华,使我们的雕塑、绘画等工艺品能够与世界接轨。而与此同时,更是需要有大量的美术人才。其次,因为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书局、报纸、杂志等的大量出现,加上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发展使实用美术和商业美术占有一定地位,这就造成了社会对美术人才的大量渴求,从而为开展美术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最后,中国美术在欧洲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加强了它与现实的关系,使得它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和文化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得以发挥。一方面,原有画家的数量再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画家的艺术风格也不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对美术教育进行一场变革,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要改变中国近代美术的落后状况,要造就新一代的美术人才,使之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就必须改变封建主义的美术教育方式,打破师徒相传的旧传统,提倡现实主义,效仿西方美术教育的科学体制,加速培养资产阶级和现实社会需要的美术人才,并依靠中国美术新人才,用资产阶级美育思想来教育全民族。
上海作为当时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工艺、出版事业异常发达,民主思想也最活跃,西方资产阶级艺术思想的传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美术专门学校首先在上海出现了。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上海的美术活动相当活跃,徐悲鸿曾称“上海徐家汇是当时美术家活动的根据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另外,在土山湾有一批专门研究西洋绘画的人才,组织了“加西法画室”,传授西洋美术理论和技法。当时在上海推广西洋画最活跃的是著名画家徐永清及周湘、张幸光、丁悚等人。我国民间最早从事美术教育活动的代表之一就是周湘,他早期开设的“布景图画传习所”虽然不是正式的美术学校,但是它却汇聚了一批思想解放、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画家,如张聿光、乌始光、陈抱一、刘海粟等人,他们研究欧洲美术并探求中西方绘画的合璧交融。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能把这种探索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对西方美术文化精芜不一,尽收不遗,甚为盲目。但是,他们在当时介绍和传播的西方资产阶级新美术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他们是近代美术的探索者。1908年以后,为了适应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趋势,上海成立了各类专门美术学校,如“上海美术画馆”“上海油画院”“上海图画专修学校”“上海高等美术学堂”“上海中西图画函授学堂”“新技术专修学校”等。上海的这些美术学校,在科目的设置上有西洋画(分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油画、炭画等)和中国画、有山水科和花卉科、还设有绘画理论和美术史讲座等。学制分三年制本科和一年制师范科。这些专门美术学校的建立,开创了美术教育的一代新风,为美术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另外,这些美术学校的一部分毕业生,最后从事了当时关于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工作的普及。
(二)辛亥革命后的教育环境
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深入,中国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清政府的官治主义逐步趋向民治主义。人民群众开始关心教育改革,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中国的教育思想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很多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如果不改变中国的封建教育制度就不能够完全的挽救中国的命运,因此,他们要求将传统的封建教育变革成以培养国民新精神为主的教育制度。
1912年4月,当时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文中提出了“模仿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我国的教育新体制”等一系列教育主张,如为了富国强兵而实行国民教育,为了发展实业而进行实利主义教育,为了树立资产阶级的社会秩序而进行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等。蔡元培先生的这些教育新主张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时代的需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www.daowen.com)
清王朝的推翻,并不意味着封建主义的结束。中国的封建主义风俗、制度、伦理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总有一些顽固势力不甘愿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坚持把读经救孔、忠孝节义作为教育的纲领。在辛亥革命以后,历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认识到了要想改变社会的风气,要想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就必须要把对国民进行的美育教育上升到理论的新高度,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蔡元培先生指明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系列教育主张中,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教育和美术教育是对封建旧教育最有力的打击。中国美术教育理论的提出,是中国美术史上数千年来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最核心的进步教育思想,这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素质、改革当时社会的旧风气等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蔡元培先生是最早提出的这个教育理论主张的,这也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腐朽的封建主义教育思想宣战,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为巩固胜利成果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辛亥革命后创立的美术学校
随着中国留学生的不断归来,西方的美术思潮进一步影响着中国的美术界。在吴昌硕、陈师曾、高剑父等新进派的带动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沉睡中醒来并伴有重新振奋的呼声。中国的资产阶级艺术因为在革命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变革的热情也进一步的高涨,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专门学校,如“上海美术图画院”“北京美术专科学校”“中华女子美术学校”“中华美术专门学校”“上海女子艺术师范学校”“上海艺术师范大学”等。
当时活跃在美术教育前沿的代表人物有北方的郑锦,上海的刘海粟以及广东的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派和李铁夫等。值得注意的是,辛亥革命后创立的美术专科学校与早期创建的那些美术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新的美术专科学校是在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影响下建立的,因而艺术思想由肤浅、杂乱而日趋鲜明、深刻,并且提出了美术革命的方针和口号。上海的美术图画院在1912年的《成立宣言》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残酷无情、干枯堕落的社会里尽力宣传艺术的责任,把固有的创造精神恢复”,“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美术的精英”。当时美术界最杰出的代表则是被称为“艺术叛徒”的著名美术家刘海粟先生,他和当时爱国的中国美术家一起,立志要发掘中国传统美术之宝藏、吸收外来新艺术之精华、力求转变中国美术之机运、开拓近代中国美术之新局面。中国美术家在当时提出的这种融合中西艺术、变革传统美术的进步主张,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美术的主要变迁经历了从兴办画刊杂志、密切美术和社会的关系,到创立美术学校、提倡并普及美术教育的历史。也经历了从介绍西方美术、探索传统美术的变革,到宣传美育思想、开辟中国近代美术的新道路这一过程。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美术的变革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的。
但是,这种变革在开创新的社会风气、铲除封建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重新振兴中华民族的美术等方面所起到的历史推动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这种变革它不同于以往历史中的任何一次改革,它代表了当时条件下的新兴力量,具有新的历史意义。这种变革发出了中国近代美术的先声,是资产阶级文化改革的前驱,为今天的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