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的研究:质量保证视域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的研究:质量保证视域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体师生树立质量意识,是建设校园质量文化的必经之路。通常,教学人员、研究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质量”会有不同的定义。其次,需要引导高校逐步从质量意识过渡到质量文化。最后,从质量意识到质量文化的形成,意味着从个体到整体、从朦胧到清晰、从临时到定期的演变过程,需要长期的坚守和实践,不断总结和提炼,形成符合大学自身特点的质量文化。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质量保证活动对于高校质量管理部门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的研究:质量保证视域

高校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需要引导全体师生共同树立质量意识,营造和培育质量文化氛围。全体师生树立质量意识,是建设校园质量文化的必经之路。首先,需要解决大家对于质量定义的理解问题。通常,教学人员、研究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质量”会有不同的定义。管理者在质量意识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教师使用的相当直观的质量定义,并与在质量保证中使用的质量定义结合起来,这样才不致于教条化、官僚化。其次,需要引导高校逐步从质量意识过渡到质量文化。在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培育过程中,应该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②形成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③质量文化应尊重规范性、多样性和透明度;④鼓励内部全面质量管理而不仅是符合外部要求的质量文化;⑤培育为学院和部门的分层次质量保证需求留出空间的质量文化。最后,从质量意识到质量文化的形成,意味着从个体到整体、从朦胧到清晰、从临时到定期的演变过程,需要长期的坚守和实践,不断总结和提炼,形成符合大学自身特点的质量文化。当然,质量文化的培育过程与高校所处的环境、传统和办学特色还是有很大的联系,培育的关注点也不能一概而论。

高校质量文化培育是深层次问题。由于质量文化是无形的、抽象的,将质量文化应该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内生意识,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高校需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增加师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把动力传导到师生身上,关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扭转质量保证完全依赖外部评估(认证)的局面。质量文化必须阐明高校在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质量责任,并且需要依赖于制度、政治和文化背景建立质量目标。要让师生明白,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质量文化存在,因为文化总是与环境紧密相关,在一所高校内部可能有几种质量的亚文化。另外,高校要兑现质量承诺,质量保证过程的后续活动如果没有实施,那么建立和维持高质量的质量文化将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师生如果没有看到来自内部质量保证过程的积极结果,他们会产生沮丧和愤世嫉俗的情绪,导致对质量文化的不利影响。现实中,学生正式参与质量保证过程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学生不愿参与的现象较普遍。他们认为,自己对课程和课程体系的反馈,受益者往往是下一届学生,他们自己可能并不会从调查反馈和建议中获益。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质量保证活动对于高校质量管理部门来说也是一种挑战。(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