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能力是描述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准确理解和描述专业能力十分必要。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以自主的、专业的、适当的和有条理的方式处理任务和问题并评估结果的能力和准备。专业能力不仅指向课程教学目标,而且指向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及其指标点的界定
在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理念下,学生毕业时的学习成果反映了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因此,需要根据培养目标,界定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即毕业时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二者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并且清楚地表明支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教育目标层次。
毕业要求指标点就是对毕业要求的逐条分解、细化,使毕业要求反映的专业能力更为具体和可测量。毕业要求指标点是课程结束时应展现的绩效标准,与毕业要求的专业能力应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描述毕业要求指标点可由高层次动词和相应内容组成,应呈现具体可测量的预期结果,便于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检验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
在界定毕业要求指标点时,首先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然后再确定毕业要求(专业能力),再将专业能力分解成若干指标点。这就需要综合国家要求、行业需求、学校定位、校友意见、学生发展,参考国际标准并满足国家标准。
2.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本科生在毕业时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基本能力是从事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职业能力则是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基本能力是毕业生毕业后一生受用的软实力,也是本科阶段应着力培养的能力。基本能力着重体现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是一个人发展潜力的反映。通常,基本能力反映了个体对待社会发展、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多元文化等方面的态度和作为。美国劳工部技能委员会(Secretary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SCANS)标准,把基本工作能力分为五种能力,划归为五大类型,分别为资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能力、系统能力和技术能力。领英(Linkedin)《2019 全球人才趋势报告》(2019 Global Talent Trends RePort)认为,创造力、说服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5个软技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国际标准分类——2013教育和培训领域(ISCED-F 2013),对个人技能进行了定义,个人技能的定义是指对个人能力(心理、社交等)的影响,为个人提供关键能力和可转移技能。主要内容包括:论证和陈述、自信训练、沟通技巧、合作、行为能力的发展、心理技能的发展、求职计划、育儿课程、公开演讲、自尊技巧、社会能力、时间管理。(www.daowen.com)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在工程领域,非技术能力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12条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中,有7条涉及非技术性指标,即: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性、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美国国家工程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分析认为,重大挑战涵盖可持续发展、安全、全球健康和生活乐趣四个方面的14项“重大挑战”。2009年,该学会面向大学工科教育设计了重大挑战项目(Grand Challenge Scholars Program),对学生提出五方面的要求。一是基本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并完成重大挑战领域的研究工作;二是学科交叉:理解多学科背景的工程方案并参与其中;三是企业家精神:在研究和设计方案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方的文化背景;四是多元文化:具有多元文化体验经历,在研究或设计方案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方的文化背景;五是社会意识:充分理解所设计的工程方案将要服务的社会和人群的特征。由此可见,基本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职业能力是毕业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所应具备的特殊能力,它与专业的联系更为密切。不同的专业领域所要具备的特殊能力是不同的,但无外乎取决于对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法的掌握和深入程度。在工程教育领域,职业能力反映在毕业要求中通常是技术性指标,包括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研究能力,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等。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12条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中,有5条涉及技术性指标,即毕业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专业应根据高校自身定位和专业特色来定义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要确保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所需的职业能力,高校内部质量保证的作用是确保学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学习成效。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应以问题为导向在提供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3.评估专业能力
如何实施有效的专业能力评估,对于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直接评价方法是用形成性评价的量规表来进行质性评价,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和评估;另一种评估专业能力的方法是量化评价方法。即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数据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终结性评价方法。
量规表可以对学生作品、成果等进行等级评定,有助于学生重视平时表现,发挥学习主动性。能力评估量规表应是针对不同能力要求分别进行设计。比如,日本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关于“应用多样性、与其他领域人协作”能力方面给出了能力评估量表(表7-3)。通过能力量规表评估的过程作用,不仅能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量规表的设计编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它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能力编制量规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讨论和听取意见。
表7-3 日本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关于“应用多样性、与其他领域人协作”能力评估量表
为保证专业能力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基于学生的学习平台,记录学生学习的轨迹,及时反馈信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以利于教学的持续改进。国外使用较多的电子学习档案(e-portfolio)就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评估系统。如美国杜克大学的电子学习档案系统,能客观收集和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成果,从而判断其专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