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的核心,也是保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需要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它不仅适应于外部专业认证,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内部的教学过程质量保证。因此,课程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应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的核心,也是保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建立一所研究型大学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在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教师自身重视专业发展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并且质量保证的重点也从最初关注资源投入和教学条件,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需要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它不仅适应于外部专业认证,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内部的教学过程质量保证。同时,教学过程质量保证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

1.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应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监测学生的学业进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确保学生毕业时最终能够获得预期的能力要求,从而达成毕业要求,符合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中须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质量保证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效,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二是教学过程监测反映的学生学习成效须客观、公正,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促进实现高效的数据收集过程。通过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一些关键环节的质量得以监测和保证,就能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以培养,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人格和品质,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2.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应以学习成果为导向

课程教学的过程质量保证,不仅要明确每门课程所对应的专业能力和毕业要求,而且要客观反映学生本门课程对应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考核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成果,一般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得以实现,即由学生平时参与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期末考核综合评定。平时表现的直接证据来自学生个体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作业、作品、项目、演讲或学生参与学习小组等活动中的学习表现。因此,课程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应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考核都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该门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www.daowen.com)

3.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应持续改进

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记录和直接证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改进教师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改进课程教学、提高质量的依据,以做出基于过程记录的教学策略改进,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另一方面,学校、专业可将每门课程数据分析结果作为课程、专业建设的依据,也可作为对教师管理和考核的依据,同时有助于院校接受外部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不断提升课程、专业在院校中的口碑,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

4.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应依托信息技术支持

有效的质量保证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过程质量保证需要依托学习平台和质量评价系统,包括具有数据收集、检索、分析和运用的功能。比如,具有快速识别功能,支持学校、学院质量管理;减少教师、学生和评估专业人员的负担;促进高效的数据检索过程;简化教师的课程评估;促进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实现跨部门和跨专业自动收集测试数据和统计数据;提供强有力的统计分析,包括学生、课程和专业的整体测试、考核的可靠性等。通过包括课程教学过程在内的学习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为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提供技术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