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确认学习成果

高校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确认学习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在每门课程中获得的学习成果最终是以课程考核评价的形式得以确认。一般而言,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比如大作业、作品、演讲、小设计等,通过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就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效。

高校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确认学习成果

学生在每门课程中获得的学习成果最终是以课程考核评价的形式得以确认。课程考核一般需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学生达到该门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而课程考核的方式、内容和要求应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

1.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匹配

课程考核内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能体现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达成情况。考核评价方式要能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不同的考核方式起到的考核效果不同。一般而言,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比如大作业、作品、演讲、小设计等,通过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价。而终结性考核通常是指期末的考试或考查,集中检验学生达到该门课程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程度。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就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效。考试形式可以是纸质考试、在线考试等,可以不拘一格。

2.评分标准明确体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底线”要求(www.daowen.com)

课程考核的评分标准要明确,使得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评分有依据。评分标准应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予以表明,课程评分标准可以用评分量规表来表示。在评分量规表中,明确不同等级的分值区间所对应的专业能力达到的程度。评价标准要能保证课程教学目标达到“底线”要求,也就是及格标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对于课程的各个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其等级划分和具体要求是不同的。每门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明确各自的评分标准,并且让学生知晓。

3.课程试卷命题建立严格的预审制度

为保证课程试卷命题能衡量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建立严格的试卷命题预审制度。试卷命题过程中,要始终把握考查学生在该门课程中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效,确保考核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关联。一般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试卷命题,并且注意到试题对应的能力要求,保证试卷合理的难易度。出卷完成后,任课教师应先试做,以检验试卷的合理性。然后交由课程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实施,以保证课程试卷的规范性和质量。学生考试完成后,任课教师除了阅卷评分外,还需要进行试卷分析和课程评价,评价的结果要用于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