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条件保障与高校课程体系质量评价

教学条件保障与高校课程体系质量评价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应有师资和教学设施等教学条件予以强力保障。生师比,即学生人数与任课教师人数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师队伍相对于教学需求的情况。生师比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规模,教师人数相对学生人数的比例越大,越有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也越有利于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条件保障与高校课程体系质量评价

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应有师资和教学设施等教学条件予以强力保障。由于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设计,是课程设置理想化的体现,而其实现则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如良好的课堂、实验、实习等教学环境以及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条件等。

1.教师队伍满足教学需要

教育目标的达到和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教师队伍,激励教师创造条件以及作为关键因素的专业责任,在个人学习和教育系统成功,吸引教师通过适当的社会对话进行可持续教育改革。首先,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均要落实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须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同时能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队伍一般以专职教师为主,也可适当聘请校外有资质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一门课程可以由一名任课教师承担,也可以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承担。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一般由专业学院落实,而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大多由学校的公共课任课教师或其他学院教师承担。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应满足国家标准的最低要求。生师比,即学生人数与任课教师人数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师队伍相对于教学需求的情况。生师比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规模,教师人数相对学生人数的比例越大,越有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也越有利于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任课教师参与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并做好教学设计。为保证任课教师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任课教师需要深刻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和课程负责人一起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考核评价标准、参考书目等。任课教师还需要按照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好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保证通过每项教学活动,学生在知识、能力或素养方面得到增值。196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立全美第一个高校教师发展机构:研究学习教学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以促进教学的卓越和创新。目前,全美约有超过20%的高校设有类似的教师发展机构。2012年,我国教育部选出30个国家示范中心启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之后,许多高校建立了中心或类似机构,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和服务。

2.教学环境支撑教学需要

教学实施需要良好的课堂、实验、实习等教学环境以及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条件等。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室、在线学习平台为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为开展课程考核评价创造了条件。虚拟实验、远程实验、在线实验等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实验室设施和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都为开展实验教学创造了条件。(www.daowen.com)

另外,高校要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生产实习创造条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需要融入每个教学环节,特别是通过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能力、锻炼才干。同时,参与企业实习实践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经历,以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3.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课程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组织。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反映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科研成果。教师应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将科研成果及时消化反映到课程教学中,形成高阶性、有深度和挑战度的“金课”,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产学研”相互融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也就是说,要在课程深度上下功夫,具有一定的挑战度,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激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特别是为教授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提供了动力。目前,教授还不能完全做到百分之百为本科生上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授忙于做科研,无暇顾及本科教学。如果教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中,他们可以从学生获得感中得到对其科研成果的认可,也可以从教学相长中获得对科研工作的启发,使得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同时,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的科研思维和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