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Assessment)和评价(Evaluation)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评估强调收集信息的过程,而评价则强调对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评估是收集证据以确定学习者是否达到要求标准的过程。评估也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帮助学习者取得进步。美国学者毕比(C.E.Beeby)认为,教育评估是“系统地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动”。美国教育评估标准联合委员会对教育评估给出的定义为:教育评估是“对教育目标及它们价值的判断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在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界的权威人物阿斯汀(A.W.Astin)看来,“评估是指对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和机构的机能(Functioning)的信息的搜集过程。搜集的这些信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量化的形式,但是这种信息搜集的基本目的是改进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参与者的机能。所谓机能指的是学院或大学的社会目的:促进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推进知识前沿和为社区及社会服务”。熊庆年等认为,高等教育评估包含两个基本的内容,即质量评估和教学评估。质量评估主要是针对学校和学科,它是对学校和学科所提供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以保障或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教学评估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它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保证学生从高校毕业后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相应的科学素质。张继平提出,高等教育评估是在一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评估主体对照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和信息,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估客体的活动是否达到高等教育目的或达到高等教育目的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一种高等教育活动。可见,评估强调在教育、学习活动中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数据,以确定是否达到要求。
对于评价这一概念,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评价”之父、美国学者泰勒(R.W.Tyler)认为,教育评价“就是确定教育目标实际实现程度的过程”。教育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具体的标准体系为准绳,对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的调查与判断,确定考察的对象达到什么水平,是否符合人们对它所提出的要求,并进而提出改进意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认证(Accreditation)是常见的外部评价方法,是指法律责任机构或协会向符合最低教育标准的学校、学院、大学或学习计划授予公众认可的过程。对于评价,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是由外部专门机构对评价对象按照规定标准进行鉴定或认证;二是对照标杆和基准,由外部或内部利益相关者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三是对评价对象按照设定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以便服务于决策和自我改进。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对“评估”和“评价”有过明确定义。“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各类文件、数据和证据材料的工作,以便对课程教学、学生培养、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等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评估过程可以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评价结果是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的依据。由此可见,评估和评价在概念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机制(Mechanism)是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代汉语词典》中“机制”的义项之一为: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机制指机械和机能的互相作用、过程、功能等。在社会科学中可以将机制理解为机构和制度的运行。在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将“机制”定义为: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包括目的、相关规定、责任人员、方法和流程等,对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有明确的定义。机制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机制可以使高等学校内部的质量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欧盟在1997年向其成员国发出一份建议书,“建立……透明的质量评估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议在高速变化的环境中,帮助高等院校利用质量保证措施,引导机制建立以促进机构灵活性,从而保证其持续的发展。由于高校质量保证体系是一项复杂系统,因此,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也呈现出结构、关系和方式的相对复杂性。(www.daowen.com)
本书中,所谓课程体系预评价是指在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对课程体系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的预测或预先评价。既可以是专业培养方案实施前的预评价,也可以是高校应对外部专业评估(认证)实施前的自我评价。课程体系预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它是按照培养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课程体系设置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本书涉及的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是指与课程体系预评价相关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相关关系的总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