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习成果对高校课程体系的预评价机制研究

学习成果对高校课程体系的预评价机制研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成果表明学习者在学习课程结束时应该知道、理解和能够做什么。学习成果这一概念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学习成果可以归功于个别教育组成部分和整个方案。学习成果又称学习产出,它既是课程体系的产出,也是课程学习的产出。学习成果可以被视为高等教育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新名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即是学生毕业时的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对高校课程体系的预评价机制研究

国际组织或学术团体对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的定义或描述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聚焦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学习成果表明学习者在学习课程结束时应该知道、理解和能够做什么。学习成果这一概念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认为“学习成果”是一套知识、技能的表达,以及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并能够证明这是学习的结果。在英联邦小国虚似大学资格框架(VUSSC)中,学习成果被定义为,“根据基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的绩效标准定义,是学习过程完成后学习者所知道、理解和能够做的陈述”。欧洲资格框架(EQF)中定义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事实和/或理论)、技能(认知/实践)、胜任力(自主、责任)这三个方面。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 Guide 2015)提出,学习成果是对个人知识、理解和完成学习过程的说明。学习成果可以归功于个别教育组成部分和整个方案。它们被用于描述个人资格水平的资格框架。东南亚区域资格框架(ASEAN)中,将学习成果分解为三部分:一是知识与理解:事实和理论,使用的技能,如实践和认知技能;二是工作能力:知识的运用,技能的运用;三是责任和担当:独立程度,决策能力和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詹姆斯·基维(James Keevy)和博亨·查克伦(Borhene Chakroun)认为,学习成果是指学习者知道、理解并完成学习过程的结果。学习成果主要使用行为主义建构主义方法来表述。他们将知识、技能和胜任力三个方面分别作了定义:“知识”指回忆和呈现信息的能力;“技能”指在背景下的执行能力,即基础能力、可转移能力、技术和职业能力;“胜任力”指知识和技能在语境中的应用,包括应用能力和情感能力。

学习成果又称学习产出,它既是课程体系的产出,也是课程学习的产出。学习成果可以被视为高等教育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新名词。它们提供了一个易于理解和透明的工具来比较和评价所授予的课程和学位。它们还将课程、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学生评估紧密结合在一起。一些国际组织,如经合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工程联盟(IEA)等都把成果导向作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做法。《华盛顿协议》中,将毕业生素质看作是可评估的学习成果,由签约成员制定的培养层次声明予以支持,这些声明使签约成员确信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正在实现。学习成果越来越多地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作“现代化和改革的动态工具”。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即是学生毕业时的学习成果。在该标准中,“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美国康奈尔大学认为,所谓的学习成果是指能表达出学生们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能够知道什么或者能表达出作为学习课程或者完成一项计划的结果所能获得的价值的可衡量的陈述。(www.daowen.com)

本书将学习成果定义为,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获得的成果,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学习,获得的成果达到毕业要求,并符合培养目标;二是通过课程(或课程模块/项目)的学习,获得的成果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