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林天苗的缠绕装置作品:《缠的扩散》

林天苗的缠绕装置作品:《缠的扩散》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缠的扩散》是林天苗最初在业界获得声誉的早期作品。床头置放着一台电视机,屏幕上播放着林天苗的双手制作白棉球的现场。选择丝线和棉线作为装置作品的材料,源自林天苗在儿时帮母亲缠绕、驭线缝制留下的记忆,日常劳作与线条表现的极致发挥是这件装置作品具有独特魅力的技术与观念基础。林天苗将“缠绕”进行到底的气势,透露出一位女艺术家对当代形态的艺术创作进行不断探索的艰辛与自信。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林天苗[14]与首都师大美术系的同学王功新结成夫妇之后,一道加入了出国大潮。在旅居纽约期间,作为一家纺织品公司的设计师,林天苗经常去画廊博物馆观看各类当代艺术展,为回国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观念与视野的基础。在安·汉密尔顿(Ann Hamilton)、巴巴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等当代知名女性艺术家作品的明显影响下,林天苗最初用各种布块、线绳、丝线、棉线、绒线等对日常生活器物进行缠裹等创作装置作品,以类似建筑工地或考古发掘现场来呈现富有诗意又略显怪诞的效果,表现出对女性日常琐碎生活的反思。后来又结合照片、录像以及雕像等,扩大了反思和表现的领域——比如性别、环保、女性权利与消费主义批判等,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观念力度与综合表现手段。

《缠的扩散》(1995,图6-9)是林天苗最初在业界获得声誉的早期作品。她用宣纸制成的一张白床为整个装置的支点,在床垫上挖切出一个上粗下窄的椭圆形洞口,洞口边缘倒插着2万根工业用针,数万根长短不一的白色丝线穿过工业用针以床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丝线末端是散落在地面上的乒乓球大小的白棉线球。床头置放着一台电视机,屏幕上播放着林天苗的双手制作白棉球的现场。整个装置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震撼——恐怖和疯狂的气氛以及对源自手工劳力技术修饰所取得的不可思议的效果。选择丝线和棉线作为装置作品的材料,源自林天苗在儿时帮母亲缠绕、驭线缝制留下的记忆,日常劳作与线条表现的极致发挥是这件装置作品具有独特魅力的技术与观念基础。[15]

(www.daowen.com)

图6-9 林天苗:《缠的扩散》,装置,尺寸可变,1995年

《缠了,再剪开》(1997)则用白棉线缠裹500多件家居用品,悬垂的屏幕上播放着林天苗的一只手拿剪刀剪断一片棉线的过程,因而“剪”的行为具有模糊的象征意涵。《卵》(1998)则是用近4米高的艺术家本人的布面影像,用白色线连接在帆布上高高挂起,暗喻传统习俗犹如缠绕着的丝线最终形成某种操控人的观念力量。《白日梦》(2000年)则用置放在地面上的用帆布绷成的床垫与天花板上悬挂着的一张艺术家本人的人体摄影相互对应,二者之间用数千根白棉线作上下连接。 林天苗将“缠绕”进行到底的气势,透露出一位女艺术家对当代形态的艺术创作进行不断探索的艰辛与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