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功新:布鲁克林与北京的天空展示

王功新:布鲁克林与北京的天空展示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功新回国之后的第一件引起关注的作品是《布鲁克林的天空》 。2017年,王功新在纽约展出了影像作品《北京的天空》,艺术家以京腔十足的英文说了相同的内容,彻底完成了东西文化碰撞的双向“凝视”。[13]图6-8王功新:《布鲁克林的天空》,装置,1995年

王功新:布鲁克林与北京的天空展示

1987年,王功新[11]被首都师范大学公派美国纽约大学深造,在国内接受的写实绘画教育的王功新置身于纽约的当代艺术氛围中,产生关于“身份”的困惑,其早期创作即围绕对“身份”的自我探寻展开。此种文化穿越带来的冲击直接改变了王功新的创作道路。1995年回国后,王功新彻底抛弃了写实绘画手段,成为较早介入影像艺术领域的中国先锋艺术家之一。

王功新回国之后的第一件引起关注的作品是《布鲁克林的天空》 (1995,图6-8)。美国俚语“挖个洞去中国!”(Dig a Hole to China!),意即追求乌托邦梦想或做徒劳无功的事情。王功新在自家四合院里挖了3米深的洞,在洞底放了个电视机,播放着他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住地——一所老公寓楼顶拍摄的天空。当观众从洞口朝下看向洞底,看到的却是屏幕中正在播放的天空,同时还不断传出“看什么呀?有什么好看的!天空上有点云,有什么好看的?”这一来自艺术家本人的揶揄配音。这是一件技术语言相当简单的“装置+影像”式作品,“挖个洞去中国”被戏谑改造成“挖个洞去美国”,成为他连接两种生活的诙谐方式,实现了看与被看的双重审视。若是结合苏格拉底(Socrates)对格劳孔(Glaukon)讲述的著名“洞穴比喻”,观者自以为看见的“天空”不过是洞穴深壁处投放的“影像”而已。“北京和纽约的地理观念、移植的现场以及艺术家地域和身份的转换”[12]等因素被严密地组织成这一作品的观念逻辑。这是一件略带揶揄、诙谐风格的反收藏性质的当代作品,2016年被评为“中国装置艺术三十年——最具影响力30件作品”之一,因为其中涉及一段录像,也被视作中国早期录像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王功新的“天空”充满了丝丝禅意,之后的作品在这种轻度解构风格中从容展开,《画室》《雷哥的故事》《上拍的血色》等将中外经典图像与自己所受的教育经历相结合,采用影像艺术的方式延续一贯诙谐风趣的效果,消解着各种隐性的权力话语。2017年,王功新在纽约展出了影像作品《北京的天空》,艺术家以京腔十足的英文说了相同的内容,彻底完成了东西文化碰撞的双向“凝视”。[13](www.daowen.com)

图6-8 王功新:《布鲁克林的天空》,装置(19张黑白照片+1张彩色照片+1张草图+彩色有声影像),199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