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艺术风潮:艳俗艺术的崛起与代表性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风潮:艳俗艺术的崛起与代表性艺术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起先,杨卫用“庸俗艺术”、徐一晖用“民族喜剧风格主义”等名称试图为这一理论先于创作的艺术风潮命名。将艳俗艺术风潮推向高峰的是由当代批评家廖雯主持和策划、1999年6月7日在天津泰达博物馆举办的“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展览。[28]显然,在消费文化被引进中国而泛起的农民式爆发理想和现实,是“艳俗艺术”风潮的现实与文化针对对象。俸正杰是艳俗艺术风潮中极有代表性的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风潮:艳俗艺术的崛起与代表性艺术家

艳俗艺术风潮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3—1994年前后,杨卫、徐一晖、王庆松、刘峥、胡向东、罗氏兄弟、常徐功等“60一代”青年艺术家经常在一起探讨“艺术到底要如何进行下去?”的问题。他们一方面不满意20世纪80年代深受西方影响的中国现代艺术作为文化启蒙者的精英姿态;另一方面也不满于正在兴起的“政治波普”与“玩世现实主义”在继承旧的政治符号遗产基础上仍然摆脱不了的“反抗”姿态。他们自觉承袭五四运动以来并伴随农民翻身运动而持续宣扬民间俗文化的体现中国特殊国情的现代传统,基于20世纪90年代由文化启蒙向平庸享乐的世俗生活转型的社会风潮,用各自不同亦很鲜明的视觉符号自觉展开具有戏谑、幽默、反讽、喜剧特性的创作。他们的创作思路与各自的创作成果,吸引了批评家栗宪庭与邹跃进的关注。栗宪庭将之纳入其思考着的“中国方式”的框架之中,视作继“政治波普”与“玩世现实主义”之后的新兴风潮。邹跃进则看到了在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化针对性。起先,杨卫用“庸俗艺术”、徐一晖用“民族喜剧风格主义”等名称试图为这一理论先于创作的艺术风潮命名。两种不同的命名也意味着艺术家内部对这一风潮的不同理解,后来栗宪庭用“艳俗艺术”这一更为中性的名称,将本来可能因为走向分裂而胎死腹中的风潮整合、定型并推介开来。[27]

艳俗艺术风潮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艺术现象之一,其产生和兴起与1996年春天在北京举办的四个展览的直接推动相关:①《艳妆生活》(4月13日);②《大众样板》(4月20日);③《溃烂之处·艳若桃李》(4月27日);④《浮华的伤害》(5月18日)。其中《艳妆生活》与《大众样板》为栗宪庭与廖雯共同策划,栗宪庭采用“艳俗艺术”这一新术语来对这两个展览中的参展作品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将艳俗艺术风潮推向高峰的是由当代批评家廖雯主持和策划、1999年6月7日在天津泰达博物馆举办的“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展览。一些青年艺术家在此展之前已经在各类国际展上取得不俗实绩,“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展以更为整体的面貌呈现了从1993年以来先后投入艳俗艺术风潮中的创作力量。“艳俗艺术”这一名称最终流行开来,栗曾这样解释这一名称:“因为艳俗艺术的批评地位,不是转折借助消费文化和平庸的生活从政治中逃离的心态。而是消费文化已经在中国大行其事后的种种艳俗的现实感觉,或者说,艳俗艺术是艺术家直觉到在西方消费文化被引进中国后,所召唤或沉滓泛起的是一种农民式的暴发理想和现实,这并不是现代消费文化本身,因为现代消费文化依赖的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和价值标准的基础,而中国还没有这个基础。”[28]显然,在消费文化被引进中国而泛起的农民式爆发理想和现实,是“艳俗艺术”风潮的现实与文化针对对象。在此种意义上,艺术家们呈现出的戏谑、幽默、反讽、喜剧特性的创作便具有了尖锐但不深刻的批判性征。在“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展览公开举办之前,展览策划者和主持人廖雯主编了《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一书,既是展览的配套著录,也是系统了解艳俗艺术风潮的重要文献。

俸正杰是艳俗艺术风潮中极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俸正杰[29]早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就读期间,便开始了“艳俗”的艺术表现。1994—1996年期间创作《皮肤的叙述》系列作品,“以沟通人体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中介——皮肤为切入点,以皮肤的病变通过生理呈现隐喻心理的变化及精神的侵蚀,以喜庆、艳丽的语符并置溃烂、不安的人体,以‘艳若桃李’反讽‘溃烂之处’,从而实现对社会的艺术批评”。[30]从《皮肤的叙述——鸳鸯》到《皮肤的叙述——双喜字》等,俸正杰以一种类似于解剖学研究的方法,对人脸上的每一层肌肉和神经组成的每一个细微部分进行分析,将表现主义与意象化语符结合,确立了自己作品的象征方式与较为稳定的风格特征。从1996年创作的《浪漫旅程》(图5-18)系列开始,俸正杰开始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艳俗艺术创作的探索。在画家本人看来:“‘艳俗’只是艳俗艺术的表现而非本质,其本质在于反讽,而模仿是其手段。”[31]画家将1990时代时兴的婚纱摄影为表层语符,以艳丽和矫揉造作的图像营造出明快、怪诞、滑稽与浮夸的效果。这种对现实生活中的“假大空”的铺陈描绘,将民间年画与时尚流行色彩杂相糅合,以各类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带给人刺激的戏谑形象,揭示普罗大众惯常审美趣味的空洞与现实生活的荒诞。此种“批判”并非出于愤世嫉俗,此种反讽也没有战斗式的硝烟弥漫。只是反映了艺术家对当下生存处境的敏感,在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精神破碎的时代中,每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一个浮华与艳丽堆砌着的世俗欲望世界。在后来的“蝶恋花”与“酷”等系列中,俸正杰的作品继续在冷艳与空洞的外表下散发出充足的热量和情欲,揭示出在一个迷失的时代与社会中人们对真正发生着的事物逐渐丧失了追索的兴趣与起码的感知力。

图5-18 俸正杰:《浪漫旅程·第28号》,布面油画,150x190cm,1999年

在八五美术风潮中曾参加过江苏青年艺术家的群体运动的徐一晖[32],曾协助栗宪庭、丁方等一起编辑过《艺术潮流》杂志。在波普艺术与玩世现实主义作为两股艺术潮流走向国际舞台的时代氛围之中,徐一晖努力挣脱二者的影响,另辟蹊径,从1992年开始,在月份牌、农民画以及特殊年代的“红光亮”艺术中汲取灵感,将平庸的日常生活、经典的文化视像与艳丽的色彩糅合起来,创作了一批“无风格”的批判与反讽艺术,保持艺术与生活的临界状态,成为中国大陆最早进行艳俗艺术创作的代表艺术家之一。[33]

作为八五美术风潮期间湖南青年艺术家群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不断求新求变的李路明[34]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种植计划”与“中国手姿”系列而成为“新形象”与“艳俗艺术”的代表人物。从1995年开始的“中国手姿”系列中,其挪用了包括佛教图式在内的各种手姿与包括手机、女性高跟鞋等各类消费符号组合起来,用鲜艳媚悦的色彩展开对消费主义时代的揶揄与反讽,也成为艳俗艺术风潮中特征鲜明的标志性符号。艺术家常徐功[35]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肖像”系列中,大量使用了摩托车、货车、拖拉机、可口可乐寿桃电视机麦克风、美元以及西装裘皮等这些代表小镇农民欲望的标志性符号,“粗暴”拼装在一系列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各类土豪暴发户的周围,对正在四处奔涌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奢侈主义与骨子里“农民式”的浮华展开了揶揄式的批判。

艺术家杨卫[36]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曾以“中国人民很行”为题,创作过“钞票”系列的油画作品,试图揶揄消费主义时代物欲横行的无价值状态。其通过将“银行”戏谑置换成“很行”,消解了钞票这一符号的威权式庄严。艺术家王庆松[37]在“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系列中,则将自己置身于各类矫揉造作的图像之中,在反讽大众文化与自我反讽之中,预示了一个“庸俗不可抗拒”的时代正在到来。刘力国[38]在1991年从中国戏剧学院舞美系毕业,在与戏曲专业相关的诸如敦煌壁画、民间剪纸、戏曲服装服饰等传统艺术的影响下,将20世纪90年代开始涌现的农民式暴发户心态笼罩的各类大众趣味形象,以艳丽欲滴的花朵与夸张的女性屁股等组合成浮华、戏谑极强的新图像,呈现世俗民众对艳俗高雅文化的狂欢式嘲弄,并将这一系列的创作从架上绘画广泛延伸到装置、行为以及陶瓷艺术领域

本章注释与参考文献

[1]徐蕾:《时空的坐标——“后八九中国新艺术”的历史境遇与文化视野》,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55-2010104172.htm。

[2]参阅《保利香港2014年球拍:李山〈胭脂〉1121万港币成交》,https://m-news.artron.net/20141006/n661363.html。

[3]朱其:《当代艺术精品:李山〈胭脂No.9〉》,https://news.artron.net/20130531/n457536.html。

[4]参阅《关于“胭脂”》,https://www.shanghartgallery.com/galleryarchive/texts/id/1566。

[5]余友涵(1943—),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当代艺术家,抽象艺术风潮与波普艺术风潮中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

[6]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68页。

[7]刘大鸿(1962—),生于山东青岛。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当代艺术家,曾被视作波普艺术风潮中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8]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69页。

[9]魏光庆(1963—),生于湖北黄石。当代艺术家,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10]参阅刘茂平:《中国制造了什么?——读魏光庆的<中国制造>》,https://news.artron.net/20151112/n792728.html。

[11]张晓刚(1958—),生于云南昆明。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12]参阅吕澎:《当代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341~342页。

[13]杨国辛(1951—),生于湖北武汉。1981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美术系,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www.daowen.com)

[1 4]冀少峰:《杨国辛的视觉叙事逻辑》,h t t p s://w w w.s o h u.c o m/a/274240959_490444。

[15]马钦忠:《好果子、美梦与时尚》,《现代艺术》,2003年第3期,第106~109页。

[16]栗宪庭:《无聊感和“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三代艺术家》,https://news.artron.net/20120723/n167763.html。

[17]刘小东(1963—),生于辽宁锦州金城。当代画家,“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毕业后留校任教。

[18]韦其美(1923—),生于安徽。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教研室主任。

[19]发表的这篇文章将“刘小东”误排作“刘晓东”。

[20]韦其美:《一个打哈欠的男模特儿——评刘晓东的油画创作》,载《美术研究》1991年第3期。

[21]夏可君:《表皮的事情和生命煎熬的形象》,载《都市文化研究》,2007年 第1期,第321~322页。

[22]邹芒:《〈烧耗子〉的诗性正义:轻忽之恶与赤裸生命的隐喻》,载《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第100~102页。

[23]参阅《走进“泼皮群”》,https://fanglijun.artron.net/news_detail_167858。

[24]岳敏君(1962—),生于黑龙江大庆油田。当代艺术家,玩世现实主义风潮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25]转引自韩振:《岳敏君:从“偶像制造”到反“线性创作”》,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u7ai1252163_K4.html。

[26]转引自北方女王:《中国最有野心的艺术家,为何消失了?》,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

[27][28]参阅杨卫:《关于艳俗艺术的“点点滴滴”》,https://news.artron.net/20170531/n934508.html;《“艳俗艺术”的观念生成》,http://art.absolutemagazine.cn/view.php?aid=70。

[29]俸正杰(1968—),生于四川安岳。当代艺术家,“艳俗艺术”风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

[30][31]邹跃进、俸正杰:《关于艳俗艺术的书面访谈》,https://news.artron.net/20120202/n215415.html。

[32]徐晖(1964—),生于江苏连云港,艳俗艺术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33]参阅《“欲望”的蓬勃发展催生艳俗艺术》,https://wf.orgcc.com/news/50428.html。

[34]李路明(1957—),生于湖南邵阳。当代艺术家,历任《画家》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

[35]常徐功(1956—),生于河北唐山。当代艺术家,艳俗艺术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36]杨卫(1969—),生于湖南益阳。当代批评家、策展人,艳俗艺术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37]王庆松(1966—),生于湖北。当代艺术家,艳俗艺术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38]刘力国(1961—),生于黑龙江。当代艺术家,艳俗艺术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