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余友涵[5]便开始了抽象艺术中国化的现代艺术实验,《黑与白一号》《紫色的图腾》《缓慢移动》等作品便是这类尝试的开始。八五美术风潮期间,他以“圆”系列抽象绘画作品(图5-4)在先锋艺术界产生了一轮冲击波,成为当时艺术界著名的抽象艺术家之一,但其含混不清的风格近乎主动隔绝了普通观者的认知努力。八五美术风潮退潮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初,余友涵开始了“新历史人物画”系列探索近二十年,这一符号式的诙谐性绘画作品为他赢得了当代艺术领域的国际知名度。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余友涵又返回到抽象艺术的重新创作中,以更为纯化的艺术语言消减了青年时期抽象艺术作品的锋芒,是退居市井晚境中的顿悟表达。
(www.daowen.com)
图5-4 余友涵:《1986——7》,布面丙烯,1986年
“新历史人物画”系列的开端便是用带有民俗画味道的中国波普风格来描绘伟人的肖像。余友涵选择国人大都比较熟悉的在不同时期的伟人经典照片,将其表现为在民间广泛使用的印花布效果。画中并未经过精心雕琢、漫不经心堆砌起来的各种符号,有一种类似民间工艺中劣等次品的效果,这种看起来缺乏崇敬与庄严的艺术行为,却来自艺术家本人摆脱不了的个人历史情结。余友涵在1997年的一篇短文中描述过因为个人历史情结而生发的创作动机:“我想,把这些照片重新表现出来,在艺术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偶然的构思,我在一张城楼上的半身伟人像的单色军装上,印满了花朵,当时看着这幅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愉快:在我心中积压了十多年想说而又说不清楚的话,被我在画中表达了出来。我认为有趣的是,在这样的画中,包含了两个时代的对比。”[6]从余友涵的个体阐释来看,他最初的创作动机与“波普艺术”似乎并无关联,但其个人的历史情结与这一题材的特殊性摆脱不了被批评家、海外画商与策展人在20世纪90年代填充进一个关于“波普艺术”阐释框架中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