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波普艺术风潮探析!

中国波普艺术风潮探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普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鼎盛于美国并最终席卷全球的商业美术风格。从狭义的波普风潮到玩世现实主义风潮与艳俗风潮,反映了一个从解构威权向自我解构、俗世解构不断嬗变的过程。用米歇尔·福柯的“身体逻辑”理论视角观察,20世纪90年代波普风潮中的各类艺术家,通过改变“身体姿势”的策略,拆解了威权与个人之间的因果链条,用一种不易识别的伪装形式展开一种非对抗式的谐谑批判。

中国波普艺术风潮探析!

波普艺术(Pop Art)是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鼎盛于美国并最终席卷全球的商业美术风格。美术界一般将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在1956年创作的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视作波普艺术的开端,将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图5-1)、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活动视作波普艺术的巅峰,波普艺术以其流行的、普及的、转瞬即逝的、可随意消耗的、廉价而批量生产的、浮华而性感的以及严肃与调侃并行的面目反映了一个消费主义时代大众文化的成色,以重复加强流行文化的方式取代作为绘画领域最后的“精神贵族”的抽象表现主义而一跃成为20世纪60年代的“先锋”艺术形态。

中国大陆地区波普艺术风潮,其兴起最初来自于劳森伯格1982年开始访问中国、1985年在北京举办“劳生柏(劳森伯格在当时的译名)作品国际巡回展”(图5-2)产生的直接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初向消费社会与全球化转型的过程中,疾速形成蔚为壮观的艺术风潮,并产生了玩世现实主义与艳俗艺术这两种类型的波普风潮的“变体”,在栗宪庭、张颂仁、廖雯等批评家与策展人策划的各类展览推动下,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地区最为火爆的当代艺术形态。从狭义的波普风潮到玩世现实主义风潮与艳俗风潮,反映了一个从解构威权向自我解构、俗世解构不断嬗变的过程。用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身体逻辑”理论视角观察,20世纪90年代波普风潮中的各类艺术家,通过改变“身体姿势”的策略,拆解了威权与个人之间的因果链条,用一种不易识别的伪装形式展开一种非对抗式的谐谑批判。

(www.daowen.com)

图5-1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r)

图5-2 罗伯特·劳森伯格《劳生柏作品国际巡回展》展览海报,胶版印刷、纸板,87.3 x 61cm,198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