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北青年艺术群体:湖北青年美术节与部落·部落展览

湖北青年艺术群体:湖北青年美术节与部落·部落展览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标志着湖北的八五美术风潮进入高潮阶段的是“湖北青年美术节”与“部落·部落”展览,均有《美术思潮》的精神影响与实际推动。汇合湖北青年美术节期间的部分作品,湖北青年艺术家作为一个有别于北方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群体等带有松散性质的群体,先后在北京的《湖北青年美术节作品选展》与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集体亮相。

湖北青年艺术群体:湖北青年美术节与部落·部落展览

八五美术风潮作为非主流文化现象或青年亚文化现象能够在湖北兴起,在批评家彭德看来,与湖北作为楚人“不服周”的传统有关。湖北八五美术风潮发生之前的先兆,可以追溯到“晴川画会”(1979年成立)和“申社”(1980年成立)开始引领的国画领域的变革。“晴川画会”的陈作丁、周韶华、刘一原、鲁慕迅等,“申社”的聂干因、洪耀华等,后来调入湖北的李世南、朱振庚,以及后起之秀刘子建、黑鬼等,是湖北国画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变革的主因与硕果。叶浅予曾经将努力创新的湖北国画家群称作“长江画派”,以区别于长安、金陵以及北京的李可染画派。[47]

湖北省文联、美协在周韶华的魄力运营下,有三大举措对湖北美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晴川画会”成立之初组织一批有理论批评的创作队伍,并于1982年6月与全国美协共同举办后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理路首次集结的“神农架美术研讨会”;二、1984年10月24—27日,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6家学术机构联合举办了“中西美学与艺术比较讨论会”;三、1984年10月,集合鲁慕迅、彭德等,创办推介开拓性美术家、建立现代美术理论为宗旨的专业期刊《美术思潮》,成为八五美术风潮期间在全国影响最大的新潮刊物之一。[48]周韶华对八五美术风潮的贡献,彭德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致力于水墨画革新;二是注重理论探讨并付诸实践;三是不拘一格提拔年轻人。”[49]可以这么说,周韶华是推动掀起湖北八五美术风潮的关键人物。

1985年,“国画新作邀请展”在武汉展览馆展出,激起热烈的争议,揭开了湖北的八五美术风潮的大幕。标志着湖北的八五美术风潮进入高潮阶段的是“湖北青年美术节”与“部落·部落”展览,均有《美术思潮》的精神影响与实际推动。

1986年11月,“湖北青年美术节”中,近50个群体、单位与近两千件作品分别在武汉、黄石、咸宁等9个城市28个场地同时展出,伴以学术讲座、艺术交流、幻灯观摩等多种形式。爱与死是众多群体创作的共同母题,深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与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影响。

根据彭德的介绍,其中以周细平为首的“黑色星期五展”、以燕柳林与冷军为代表的“艺友画会展”、以杨国辛等为代表的“三心二意展”、以肖丰等为代表的“圆房子画展”、以吕唯唯等为代表的“从人”画展、以胡朝阳为代表的“根号2”画展等特色鲜明。“圆房子画展”中,李建生装置作品引起争议。“从人展”(图4-18)中,成员决不从众,各自特点不一,没有统一风格。谢鸿晖和刘明合作绘制的《长河》引人注目。“艺友画会展”中,燕柳林画的人体器官颇显怪异,与他的内脏疾病直接相关。沈东组织的“根号2”展览将展厅全部涂成黑色,以及其中一件画有裸体男女的油画作品让观众惊异。湖北美术院(即湖北省画院)推出了“绘画雕塑展”和“JL群体展”这两个展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并存,其中傅中望、黄雅莉、严善錞、黑鬼等人的装置作品让人印象深刻,“JL群体展”的前言《黄昏已经到了》由23岁的曾春华执笔。[50]

图4-18 “湖北青年美术节”之“从人展”现场 1986年(www.daowen.com)

显然,“湖北青年美术节”作为湖北八五美术风潮期间的重要活动,从影响全省地域的广度、参展艺术家与参与批评理论家的人数、画会与群体的数量、作品的多样性面貌、对当地产生的实际影响等方面来说,是全国其他地方包括北方艺术群体等在内更为著名的群体运动所无法相比的。美国美术史学者科恩夫人(Joan Lebold Cohen)造访武汉的新潮艺术现场,留下“北京是中国的巴黎,武汉是中国的纽约”的惊叹,彭德认为科恩夫人表达了武汉新潮美术比北京更加新锐的意思。因为青年美术节产生的反响,1987年4月3日,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了《湖北青年美术节作品选展》,包括邵大箴、闻立鹏、郎绍君、高名潞、刘晓纯、水天中等理论家、艺术家与编辑等30余人参加了展览的座谈会,讨论成果以纪要的形式发表在《美术》1987年第6期。[51]

湖北美术学院李邦耀、魏光庆、方少华、田挥、曹丹、谢跃等15位青年画家成立“部落·部落”群体(尚扬后来加入),并于1986年12月20日在湖北美院展览厅举办第一回展,展出作品近100件。“部落”这一名称的敲定,“凸显了当时我们的这样一种心境:虔诚、信仰、义气、凝聚、朋友。”[52]按照彭德的说法,如果说湖北美术学院是个大部落,那么这一群体则是个小部落,故称作“部落·部落”。

参展艺术家田挥摘选了《马可福音》第十章的第一至八小节作为展览的序言,借耶稣用撒种隐喻属灵生命的桥段,二度隐喻“部落·部落”展览作为新潮美术运动对艺术文化界可能生发的意义。群体成员表达了自己只是“平心静气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在现代艺术形态中成为脚踏实地的实践者,而不是冲锋陷阵的呐喊者和殉道者。表现本我、正视本我、评价本我、高扬生命,通过这些过程来完善自己。”[53]

彭德为展览写了急就章——《当代画坛第四批种子的隆起》,在充分肯定新潮艺术家及其展览的同时,也指出群体意识并非现代意识,群体意识的产生根源于社会不具备现代性或者作为个人的对立面,因而群体是个人面临社会压力的妥协形式。[54]彭德一针见血地指出:“艺术群体化的畸形膨胀,只有在非正常的画坛才会成为有价值的存在。不论需要多么漫长的岁月,我们将期待画坛气候的正常化,期待《部落·部落》群体随之而平静地解体。”[55]

因为群体主要成员具备积极、主动的传播意识以及彭德等批评家们的有力推介,此次展览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美术报》《美术思潮》《美术研究》《文艺研究》相继报道、刊载了“部落·部落”展中的部分作品。汇合湖北青年美术节期间的部分作品,湖北青年艺术家作为一个有别于北方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群体等带有松散性质的群体,先后在北京的《湖北青年美术节作品选展》(1987)与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89)中集体亮相。

1988年11月,李邦耀、魏光庆与肖丰作为八五风潮的湖北群体代表参加了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筹备会议的二次“黄山会议”。1989年元月,李邦耀、魏光庆、肖丰、方少华、田挥、曹丹六人参展以及批评家皮道坚、彭德、黄专、祝斌、曾春华参与座谈研讨的“19891油画展”,被艺术家们视为“部落·部落”展的自然延伸,但影响不及前者。

湖北八五美术风潮的强势崛起与发展兴盛,同时也有赖于当时武汉形成的良好学术生态——艺术家、批评家、理论家与部分人文学者结成的松散“学术共同体”。根据批评理论家彭德提供的一份名单:由张志扬、张玉能创建的武汉中青年美学学会,其主要成员有陈家琪、萌萌、邓晓芒、易中天、彭富春等,部分成员为《美术思潮》写过文章,对湖北的新潮美术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正面关注过当代艺术的批评理论家与学者包括陈方既、刘纲纪、彭德、皮道坚、祝斌、严善錞、鲁虹、孙振华、李松、黄专、邵宏、赵冰、曾春华等。正是有赖于武汉“学术共同体”中的这些人物的共同努力,湖北的八五美术风潮才会有自觉的理论品质而著称于世。当然,湖北八五美术风潮的兴起,更有赖于尚扬、燕柳林、周细平、杨国辛、李邦跃、傅中望、黑鬼、黄雅莉、曹丹、冷军、刘明、左正尧、罗莹、肖丰、石冲、魏光庆、方少华、未明、曾梵志、马六明等艺术家的杰出表现,还包括先后调到武汉、曾为“北方艺术群体”中的重要代表人物——舒群、任戬、王广义等也曾为湖北的美术新潮贡献了洪荒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