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画派的唯美风潮:当代中国美术风潮揭秘

云南画派的唯美风潮:当代中国美术风潮揭秘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画派”至今仍处于“未完成”的建构状态[51]。这是“云南画派”在大洋彼岸取得商业操作成功并获得国际盛名的显证。从1982年到1988年,从中国香港到洛杉矶,“云南画派”的影响不断增强。“云南画派”取得盛名得益于丁、蒋等画家个人在大洋彼岸的商业操作上的成功,“云南画派”的内涵与外延至今仍未得到学术层面的严格、清晰梳理。

云南画派的唯美风潮:当代中国美术风潮揭秘

“云南画派”至今仍处于“未完成”的建构状态[51]。根据史论家王受之[52]的描述,1979年在洛杉矶帕萨迪纳的亚洲太平洋博物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现代艺术展中,伤痕美术主打印象派与波普风格陪衬的各类作品并未受到藏家的青睐,而装饰性强、情色味道明显、主要来自中国云南的“重彩画”不久后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将这类“重彩画”的作者归纳为“云南画派”并使其扬名国际的,无疑来自最早关注中国现代艺术的美国艺术评论家之一朱安·科恩夫人(Joan Lebold Cohen)[53]。受正在包装画家蒋铁峰的芬格赫特(Fingerhut)公司老板艾伦的委托,科恩夫人在1988年撰写并出版了《中国新艺术:异情和情色“云南画派”》(China's New Art: Exotic and Erotic : Ynnnan School, A Renaissance in Chinese Painting)一书,评论家拉尔夫·克罗兹(Ralph C. Croizier)在《洛杉矶时报》上为之做出长篇评述。这是“云南画派”在大洋彼岸取得商业操作成功并获得国际盛名的显证。[54]1982年5月,丁绍光、蒋铁峰、何能与区欣文四位来自云南的画家受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林欣教授的举荐参加了中国著名画家大展,四位画家在此展中自己命名“云南画派”并取得最初的成效。从1982年到1988年,从中国香港到洛杉矶,“云南画派”的影响不断增强。

丁绍光[55]祖籍山西解县,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自幼随父母迁居北京,九岁时离开父母而开始自立。1954年求学于北京八中,向美术教师雷健农习画。195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深受张光宇、庞薰琹、张仃三师之影响,突破文人画之观念,重视向古代青铜器壁画雕塑陶瓷、木版年画民间艺术传统学习,并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云南特别是西双版纳是丁绍光的梦魂牵绕之地与艺术精神家园,早在中央工艺美院求学期间,西双版纳阳光明媚、植被繁茂、色彩绚烂的地理环境与少数民族质朴自然、优雅脱俗的生活气息就震撼了青年学子丁绍光,前来采风而短暂置身其中的丁绍光完成了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后,丁绍光被分配到云南艺术学院,与从各大美术院校先后分配至云南昆明工作的蒋铁峰、何能等青年画家相互交流研讨、切磋画艺,并影响着周遭来自云南本土的艺术青年。在云南工作期间,丁绍光广泛汲取历代青铜器、汉画像砖石以及敦煌壁画的装饰性构图,融合西方现代派画家的一些技巧,以云南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双版纳傣族少女为表现对象,形成了自己绚丽繁复、神秘隽永的强烈装饰风格。1979年,丁绍光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与袁运生为首都机场创作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引起的热议,使云南“重彩画”影响日隆而成为20世纪80年代云南地域美术的重要标志。1980年,丁绍光赴美国与分别三十多年的老母团聚,在犹太人画商西格尔(John Seagall)的协助下,其以强悍的营销策划能力赢得了个人的艺术市场,也为自己赚取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国际荣誉,同时亦让云南“重彩画”以及“云南画派”唯美风的声名响彻大洋彼岸。1998年,上海剧院新建落成,丁绍光受邀为大剧院创作壁画《艺术女神》(图3-15),是“云南画派”代表艺术家仍有持续影响力的佐证。

图3-15 丁绍光:《艺术女神》,上海大剧院大型壁画,440× 740cm,1998年

蒋铁峰[56]196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师从黄永玉。1964年,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分配至云南昆明的出版社工作,为《小红帽》《丑小鸭》等中外名著绘制的插图是其获得最初声名的开端。蒋铁峰最先探索用高丽纸作画,铁线勾勒,重彩渲染,以体态婀娜的女性为表现对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国内报刊发表而引起轰动。1979年,蒋铁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壁画《石林春晓》,与袁运生、丁绍光等人的同时期壁画作品一起,进一步扩大了云南“重彩画”在国内的影响。其建立在丝网版画基础上的“重彩画”作品,注重将线条、色彩、情绪作超时空转换而形成梦幻般效果,被认为是掀起“重彩画”热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获得“云南画派之父”的美誉。蒋铁峰是“云南画派”中最先获得商业成功与艺术盛名的画家,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1985年成为首位参加纽约艺术博览会的大陆画家。旅居美国的蒋铁峰通过在纸上用揉皱、皴擦、反面上色等各种方法的实验,重彩技法越发丰富,画面肌理越发复杂。经过芬格赫特公司的精心打造与科恩夫人著书的倾力推介,蒋铁峰的作品一时洛阳纸贵,以其为领衔标志的“云南画派”成为跨越中西文化差异藩篱的商业艺术现象符号。

“云南画派”取得盛名得益于丁、蒋等画家个人在大洋彼岸的商业操作上的成功,“云南画派”的内涵与外延至今仍未得到学术层面的严格、清晰梳理。但其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让传统工笔重彩画获得重生的努力,对个性化、本土化的民族风格的激情演绎,用纯化质朴的元素开辟形式美的新样式,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掀起的早期现代风潮中仍是一支不可忽略的超地域艺术力量,是“唯美风潮”弥漫的梦幻性艺术范本。

本章注释与参考文献

[1] Julia F. Andrews. Painters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1979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395。

[2]栗宪庭:《关于“星星美展”》,《美术》1980年第3期,第8~10页。

[3]江丰(1910—1982),原名周熙,生于上海。革命美术活动家,擅长版画、美术理论、美术教育,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4]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72页。

[5]北岛(1949—),生于北京,原名赵振开,当代诗人,散文家,朦胧诗运动的杰出代表,曾主编《今天》。

[6]参阅《“星星”往事——星星画会核心成员王克平回忆文章》,http://art.ifeng.com/2015/0805/2459009.shtml。

[7]河西:《严力:星星还是那个星星》,《中华读书报》,2011年6月8日,07版。

[8]参阅《被禁的三人联展》,http://www.shigebao.com/html/articles/shiliao/3323.html。

[9]黄锐(1952—),生于北京,当代艺术家,“星星美展”的重要发起者,旅居日本数年,回国后参与创建798艺术社区。

[10]转引自栗宪庭《遥望“星星”》, http://www.shigebao.com/html/articles/shiliao/3201.html。

[11]巫鸿(1945—),美籍华人,当代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2]转引自《黄锐,66岁,工人,第一届“星星美展”发起人|“星星美展回忆录”②》,https://www.qdaily.com/articles/63789.html。

[13]转引自《黄锐做客南开大学视觉艺术论坛》,http://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10/11/16/000035372.shtml。

[14]马德升(1952—),生于北京,当代画家,“星星美展”的重要发起者,后旅居法国。

[15]参阅《永恒的春天——马德升》,http://artasiapacific.com/Magazine/87/EternalSpring/Zh。

[16]易英:《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3页。

[17]王克平(1949—),生于北京,当代木雕艺术家,“星星画会”的核心成员之一,后旅居法国。

[18]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88页。

[19]第二届“星星美展”的火爆效应也给一度支持他们的全国美协主席江丰、北京美协负责人刘迅带来仕途与身心重创。但他们作为体制中的开明者,将会被永远铭记。

[20]李爽(1957—),生于北京,曾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参加了两届“星星美展”,1983年旅居法国。

[21]李爽以“向外国人出卖情报”“有损国家尊严”“流氓教唆犯”等罪名被判以劳动教养两年,李爽在其自传著作《爽——七十年代私人札记》中写道:“我只不过是为了活得像自己一点,无意中触碰了最坚硬的权柄。”参阅《李爽:一位“星星”女画家的伤痕史》《李爽谈七十年代:我们这代人不是偶然的所有抗争都为今天》《被遗忘的“星星”:李爽》《中国涉外婚姻第一人李爽:“国际女流氓”的残酷青春》《‘文化大革命’后首例涉外婚恋惊动邓小平》《她是跨国婚恋第一人——为爱入狱男友不离不弃,历经波折终成眷属》等。

[22]栗宪庭:《风雨与风雨之后:李爽作品印象》,https://news.artron.net/20070704/n30880.html。

[23]参阅《李爽:三十多年来 我一直在画自己的像》,http://roll.sohu.com/20130730/n382880707.shtml。

[24]李泽厚:《画廊谈美》,《文艺报》,1981年第2期。

[25]黄专:《创造历史——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的精神祭奠》,https://news.artron.net/20150713/n759725.html。(www.daowen.com)

[26]转引自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82页。

[27]参阅杨时旸《“十二人画展”:1 949年后第一个民办画展》,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26/3210852.shtml。

[28]孔柏基(1932—2018),生于上海,当代画家,曾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1986年移居美国。

[29]参阅李昶伟:《孔柏基谈“上海十二人画展”重要性》,https://news.artron.net/20120420/n232151.html。

[30]陈钧德(1931—2019),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油画学会会长。

[31]参阅武漠:《游离与自足:“无名”绘画在1970年代的展览活动》,https://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6989258/note/477037239/。

[32]赵文量(1937—2019),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54年起定居北京,当代画家,为“无名画会”的先驱与灵魂人物。

[33]杨雨澍(1944—),生于北京,当代画家,最初跟随赵文量学画,为“无名画会”的核心人物。

[34]参阅闫博《北京油画研究会的缘起》,https://dy.163.com/article/CQ9B 6DT505148I6H.html。

[35]钟鸣(1949—),生于北京,当代画家,曾先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皇家电影学院,后旅居英国。

[36]冯国栋(1948—2005),祖籍广州,生于河北。原北京帆布厂清洁工人,自学绘画,当代画家。

[37]钟鸣:《从画萨特说起——谈绘画中的自我表现》,《美术》,1981年第2期,第3页。

[38]冯国栋《一个扫地工的梦——〈自在者〉》,《美术》,1981年第2期,第4页。

[39]吴冠中(1919—2010),生于江苏宜兴,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

[40]参阅黄丹麾《吴冠中“形式美与抽象美”拨乱反正的意义不可或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129625081961293&wfr=spider&for=pc。

[41]吴冠中:《内容决定形式?》,《美术》2010年第9期,第41~43页。

[42]同上,第9页。

[43]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84页。

[44]袁运生(1937—),生于江苏南通,当代画家,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任教。

[45]参阅初心《袁运生:首都机场“泼水节”壁画裸体形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46]参阅《首都机场壁画的前世今生》,http://www.fx361.com/page/2017/0606/1895363.shtml。

[47]Julia F. Andrews. Painters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1979,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44.

[48]袁运甫、袁运生、李化吉、侯一民:《壁画问题探讨》,《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第1页。

[49]彭锋:《袁运生壁画体现了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最大区别》,https://news.artron.net/20150214/n714870.html。

[50]同上。

[51]颜霁琪、郝云华所著《云南画派研究》一书,将包括丁绍光、姚钟华、万强麟、陈琦、毛旭辉、张晓刚、李秀、李忠翔、罗江、唐志冈、陈流、郭浩、李季、武俊、曾晓峰、张红兵、陈玲洁、寇元勋、吕敏、胡晓幸等在内的上百名云南当代画家全部纳入“云南画派”,这应该是对“云南画派”最为宽泛的界定了——只要在云南这片地域生活过的画家就是“云南画派”,可能是著者不太清楚毛旭辉、张晓刚等这一代画家对通常说法中的“云南画派”在高丽纸上进行少数民族风情展示的有意疏离。

[52]王受之(1946—),生于广州。当代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切斯特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学院从事设计理论研究和教学。

[53]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习艺术史的科恩夫人曾跟随做律师的丈夫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与当时刚刚出现的大陆先锋(新潮)艺术圈交往密切,其著作《新中国绘画:1949—1986》(the New ChinesePainting, 1949-1986, Abrams),是“新时期”第一本由外国人写的英文版中国现代艺术史。

[54]参阅王受之《“云南画派”的潮起潮路》,https://m-news.artron.net/20121023/n274719.html。

[55]丁绍光(1939—),生于陕西城固。云南“重彩画”代表画家之一,“云南画派”的主要发起者之一。

[56]蒋铁峰(1938—),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分配至云南昆明,1983年旅居美国。云南“重彩画”代表画家之一,“云南画派”的主要发起者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