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美现象:1976~2006年中国美术风潮

川美现象:1976~2006年中国美术风潮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后,迎来了1977级与1978级的两届优秀学员,涌现出高小华、程丛林、何多苓、罗中立、王亥、王川、周春芽、张晓刚等一批日后在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产生较大影响的艺术家,此种人才培养的井喷现象,被称作“川美现象”。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画家们在本次展览中的惊人表现,后被称为伤痕美术现象的彻底凸显,四川美术学院也被视作伤痕美术产生与兴起的大本营。

川美现象:1976~2006年中国美术风潮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被“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后,迎来了1977级与1978级的两届优秀学员,涌现出高小华、程丛林、何多苓、罗中立、王亥、王川、周春芽、张晓刚等一批日后在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产生较大影响的艺术家,此种人才培养的井喷现象,被称作“川美现象”(或称作四川美术学院的“1977、1978级现象”)。关于“川美现象”形成的原因,在何多苓看来,四川美术学院不同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地方在于“没有压制、没有论资排辈,很开放,没有由上而下的力量来压制年轻人。”[27]

1979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全国美展“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中,观众被高小华的《为什么》《我爱油田》,程丛林的《1968年X月X日·雪》,王亥的《春》以及罗中立的《忠魂曲》等作品深深震撼,画者时为四川美术学院的在校学生,他们的作品一反以往惯常的红光亮风格,以悲剧性的主题与“灰暗”的情绪让观众流连忘返。展览结束之后,高小华、程丛林与王亥三位学生画家的作品均荣获油画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画家们在本次展览中的惊人表现,后被称为伤痕美术现象的彻底凸显,四川美术学院也被视作伤痕美术产生与兴起的大本营。(www.daowen.com)

1980年,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画家们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他们的作品几乎囊括了金、银、铜三个奖项,其中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夺得金奖,使“青年绘画川军”赢得了最高声名。何多苓不久之后开始了融合安德鲁·怀斯风格的创作,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成为乡土现实主义的经典。至此,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朱毅勇、王川等学生画家的作品,又引领了“新时期”生活流或乡土风的兴起。

综上所述,伤痕美术风潮的波涛涌动来自上述四大支流的汇入:①《伤痕》《枫》《人到中年》等伤痕文学作品向视觉艺术特别是连环画领域的直接延伸;②“学习张志新”热潮中主题作品创作的兴起;③“悼念周恩来”热潮中特别是“四五运动”被平反之后的伤痕主题作品创作的风靡;④“川美现象”中的伤痕美术单幅经典作品的凸显。伤痕美术风潮在1976年底至1978年11月开始萌芽,在1979年至1980年迅速形成并激情绽放,在1984年之后基本退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