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维护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维护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三是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因此,公民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也是对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和保护。范冰冰“阴阳合同”涉税问题曝出后,执法机关第一时间介入,严格依法按程序对案件事实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根据涉案金额和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积极回应了公众关切,维护了法律权威。

维护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尊重法律权威,既要尊重一般法律的权威,又要尊重宪法至上的权威。大学生要培养法治思维,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的基本含义

什么是权威?权威是指特定权力对社会关系主体的支配性,而这种支配的正当性源自于人们的承认和服从。对社会关系主体的支配性就体现在,权威可以为人的行为提供指引,使人依权威而行能够实现其行为的价值和目的;权威可以为人的行为提供排他的和优先的选择,使人依权威而行能够实现最优的结果。因此,正是权威的这种支配性决定了人们接受权威、依权威而行具有正当性。

在现代社会,法律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引领人的行为;法律是所有社会调控手段中力量最大的,有至上地位,对人的行为选择上具有排他性;法律规范了政府权力,得到了人的认可和服从,依此而行是正当的。因而,法律权威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法律在社会中的至上地位的确立,表现为人们对法律运行的尊重、认同和服从。具体而言,法律权威是法律的尊严和生命,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体现。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法律是否引起重视。即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二是法律本身是否符合实际,即法律的科学程度。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法律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三是法律是否得到落实,即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特别是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防止执法不严。四是法律是否内化于心,即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但法律权威并不意味着法律不会犯错,因为一则法律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二则法律总是滞后于社会生活;三则在特定情况下,实体正义可能被程序正义取代。

那么法律权威如何得以真正实现?由于我国宪法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因而,法律权威正是源自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有权威,因此必须维护法律权威,这本就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真正理解和做到却并不容易。如,一些人不把法律当回事,把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藐视法律权威,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究其本质,这与人们内心不信仰法律、行为不尊重法律有很大关系。因而,我们就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真正将其内化于心。面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违法犯罪行为,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敢于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可见,尊重法律权威,不仅要求尊重法律,而且要求崇尚法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尊法崇法,才能在实践中守法护法。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一是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法律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桿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只有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法律,人民当家做主才有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回顾历史,在十年“文革”中,法制建设严重停滞,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如果法律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二是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以法安天下则天下安,依法治天下则天下治,这是千古不易的经验之谈,放到今天依旧适用。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个人意志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当国家的最高权威系于法律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从而有助于保持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连续。

三是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我国法律保护和实现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讲,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尊重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具体实践,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实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定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让人民利益和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和充分实现,均具有重要意义。(www.daowen.com)

四是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野蛮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一片混乱,生活就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而在法治社会,人们依秩序而生存,生活状态和谐稳定,就是因为有法律制度的存在。立足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个人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有人甚至把当今社会称为“风险社会”,这种看法不无道理。那么,在应对各种风险时如何维护和保障自身权益呢?毋庸置疑,在法治社会,只有依靠有权威的法律。有权威的法律能够威慑人、警示人、保护人,防范违法犯罪行为,能够增强个人的安全感。因此,公民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也是对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和保护。

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已相对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大大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不少人存在漠视法律、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和法律专业人士的知法犯法。前段时间,范冰冰“偷税门”事件持续发酵,长期以来,明星涉税问题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范冰冰“阴阳合同”涉税问题曝出后,执法机关第一时间介入,严格依法按程序对案件事实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根据涉案金额和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积极回应了公众关切,维护了法律权威。对此,就大学生而言,作为一个公民,就要尊重法律权威,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作为,养成敬畏法律的良好品质。此外,我们作为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尊重法律权威是我们的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因此,在新时代更是要争做尊重法律权威、信仰法律的先锋。

一是信仰法律。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法律若要发生作用,全社会都要信仰法律。如果对法律不信任,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而总是想找门路、托关系,或者采取极端行为,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正如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

二是遵守法律。学法、守法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当我们在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时,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当我们在处理问题、作出决定时,要先问问在法律上“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否合法可行。在处理守法与违法的关系时,要防微杜渐,防止因小失大。在面临选择的重大关头,要依法冷静权衡,防止头脑发热或心存侥幸而铸成大错。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习和掌握工商企业法律规范、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等,运用法律推进创新,转化成果,保护产权。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法” 字当头,依法化解,谨防采取非法方式导致关系的紧张与事态的恶化。

三是服从法律。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一切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的决定,真心接受与认可,自觉执行。从小的方面来讲,我们对学校依据法律和校纪校规作出的各种奖惩决定,要严格执行,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尊重法律权威的习惯。

四是维护法律。对于国家层面来说,就是要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等。对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要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勇于抵制,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的惧法现象。如,帮扶弱者、见义勇为,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法律规范,为我国法律所规定和保护,已经成为具有法律性质的社会行为。不少地方制定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对践行法律、弘扬正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大学生要遵法守规、抑恶扬善,做新时代的护法使者

可以说,什么时候大家将法律内化于心,认为法律是保护自己的,而不是约束和限制自己的,是自己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信仰、崇尚法律,自觉自愿地遵守、服从并保护法律,那么,我们的法治社会就形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