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和共产义道德:历史发展与特点

社会主义和共产义道德:历史发展与特点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奴隶社会的道德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与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不是亘古不变的。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1.道德发展演变的五种基本形态

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道德类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由此形成的道德特征是:把无条件服从和维护共同利益视为神圣义务;全体成员之间自由平等、团结互助;道德观念简单、贫乏;道德调节范围狭隘,主要通过风俗、禁忌、传统和宗教仪式来进行。其中,风俗习惯是维系原始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可见,原始社会道德既有素朴、美好、高尚的一面,又有血缘群婚、氏族复仇和食人之风等消极的一面。

奴隶社会的道德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奴隶社会是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两大对抗阶级;此外,还存在奴隶主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从而产生相互对立的道德体系。其中,奴隶主阶级道德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其特征是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而奴隶阶级道德则以争取人身的自由解放为主要内容。这两种道德的相互对抗和斗争,是奴隶社会道德的主流。从总体上看,奴隶社会的道德体现了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基本清除了原始社会的社会陋习,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封建社会的道德与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相适应。封建社会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对抗的阶级,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阶级的劳动。在道德关系上是封建、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由此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道德,一方面调节本阶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用以欺骗、麻痹农民阶级,使之成为忠顺的奴仆。与此相对立的农民阶级道德则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不断为人身独立而斗争,并发扬了勤劳、节俭等美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特征是推崇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同时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以剩余价值形式剥削无产阶级的劳动;而无产阶级除自身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由此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对立的道德体系。随着私有制关系的最后消灭,资产阶级道德必将日趋没落,无产阶级道德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取代资产阶级道德而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www.daowen.com)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以实现共产主义为道德理想。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核心是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资料高度丰富,阶级已经消灭,消除了自私和贪婪的经济基础。其基本特征是平等性和普遍性,最终破除一切道德的阶级支柱,道德作为一种被打上阶级烙印的意识形态也将不复存在。

2.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这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或者叫作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人类道德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有:一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二是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三是道德的发展和进步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如环境道德,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价值导向。生命伦理主要探讨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各种道德问题,特别关注生物医学工程进步所引发的各种道德冲突。如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克隆和基因治疗的使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经济伦理以探讨人类经济活动为价值取向,通过道德的调控来规范人类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与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