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形态、社会性质,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基本制度和体制,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这些基本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就要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在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论断。在此之前,2006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这个价值体系进行凝练,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和价值自觉。两者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表达。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根本规定,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其集中凝练。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构成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创造经济发展上的奇迹,而且要书写精神文化的辉煌。在“四个全面”推进过程、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这些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6],是对我们建设国家、建设社会、培育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剖析。
首先,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方面的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现实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追求和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时代刻度。
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应然状态,也是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中国历史上,通过中华民族的不懈奋斗,多次出现过人民生活相对富足、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的一个又一个发展高峰。但是,近代以来,旧中国积贫积弱,遭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就成为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期盼的愿望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倡导的富强,不仅仅局限于富裕,而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是社会公平条件下增强绝大多数人福祉、共享共赢的崭新模式。
民主,是重要的国家价值目标。新文化运动以来,追求民主成为中国光荣的现代传统;在当代,投票选举、立法听证、专家咨询、社会公示、舆论监督、网上评议等都已成为普遍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方式。我们追求的是人民民主,其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我们倡导的民主是真实、广泛、高效、丰富的,是用来解决国家和人民的现实问题的。魏源曾提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鞋子合不合脚自己最清楚,追求什么样的民主我们自己来选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7]
文明,体现了为公民营造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大到倡导“文明社会”、创建“文明城市”,小到评选“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餐桌”,文明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特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倡导的文明,追求物质、政治、精神、生态和制度等文明的有机统一和全方位进步,以开放心态迎接、吸收古今中外文明成果,摒弃西方文明至上论,拒绝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
和谐,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重要理念的发扬光大。它突出体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景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目标。“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健康的保证。同时,人与自然也要和谐共生。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还秉持世界持久和平、和谐合作的理想,心系人类共同命运,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www.daowen.com)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共产主义社会界定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致力于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属性。“这里提到的自由,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我们追求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还要能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人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8]
平等,这个神圣的字眼,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广大人民为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对平等的期盼和呼唤是人心深处最为激越的力量。当前,也有一些不平等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特权现象和特权思想,如所谓“官二代”“富二代”与“农二代”“穷二代”的不同境遇等问题,折射出人们对不平等现象的重视。我们倡导的平等要适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既不搞绝对平均主义,也不鼓吹字面上、形式上的平等,而是让每一个人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体验到、享受到平等,让每一个人能够行使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共建共享,平等参与,拥有与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一同追梦的机会。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享有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等一再成为舆论焦点,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期望和渴求。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充分彰显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和道义感召力。我们期盼的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而是兼顾结果正义,彰显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制度安排,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是最大的社会公正。”[9]
法治,反映了人类文明中社会法律制度成长与变迁的基本目标,体现了社会成员在社会治理方式方面的价值理想和基本规则,不仅关系人民的幸福安康,更关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近年来“呼格案”“聂树斌案”“昆山反杀案”“赵宇案”等屡屡引起热议,实际上是彰显了人们的公正愿景。法治就是我们树立起来的一面明确的旗帜,不是照抄照搬西方的法治理念和体制机制,而是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权益,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再次,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囊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多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构筑起公民与祖国之间最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成为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革命领袖、英雄烈士是爱国的杰出代表;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和黄大年、南仁东等几代科学家都同样满怀爱国之志,践行爱国主义;还有许许多多在国家、社会或群众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者,都是爱国主义的生动实践。爱国,就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不论是为祖国独立统一而同仇敌忾,还是为祖国繁荣富强而恪尽职守,它都感召着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舍己救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生前最后一刻冷静制动救下全车乘客的最美公交司机吴斌,以及其他敬业奉献的模范,他们身上闪耀的是敬业的精神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而是凭借双手创造出来的。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珍视,成就了一个进步和文明的社会。敬业乐业的民族,必定令人肃然起敬,失去敬业精神的社会,难免被人诟病和轻蔑。我们倡导的敬业,不仅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更要把崇高的职业理想常怀在心,以十分的奋斗热情、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投入社会建设,用干劲、拼劲、闯劲来干事创业,做到上不辱父母,下不愧子孙,大不负社会,小不愧家庭,敬业立业,做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续写中国奇迹,开创美好未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诚信的珍视与焦虑,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等诚信缺失行为也在挑战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现代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丰裕,也要诚信有序,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更应是信用经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强调的诚信就是要守信、践约、无欺,就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待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友善,是公民优秀的个人品质,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更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出现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之举。《管子》说:“善人者,人亦善之。”一个充满友善的社会,才是宜居的家园,因此,身处困境时的一份关怀,遭遇挫折后的一份鼓励,扶老人过马路的热心,司机在斑马线前的等待,人们在等电梯、公交时的谦让与宽容,邻里之间的关心与照顾都构成了“友善”的靓丽风景线。我们倡导的友善,是与人为友、与人为善,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大爱,从生活细节做起来善待他人,善待万物,善待天下,让世界充满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