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介绍龚全珍老人的感人事迹。这位老人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这位令总书记动容的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竖立起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价值观影响与支配着我们个人的为人处世,同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来维系。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公民。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习近平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盏导航灯,指明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凝聚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最大价值共识,奠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精神空虚往往比贫穷落后更可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到底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走、不能朝什么方向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遵循。在一个有着十四多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民族发展,关乎人民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我们的价值观立场,坚定“四个自信”,为社会的有序运行、良性发展提供明确价值准则,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不同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同时,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些又源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www.daowen.com)
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面对西方“普世价值”的图谋,应对其给中国带来的意识形态挑战,中国更需要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的“本”和“元”来凝聚共识,化解社会矛盾,聚合起磅礴之力来弘扬中国精神,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既迫切又重要的任务。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早有体现。例如,华尔街、百老汇、麦当劳、可口可乐、牛仔裤等是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传递了美国社会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习惯,其深层意义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彰显,推动了美国经济文化领域的繁荣,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有利于帮助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更好展示国家形象;同时,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国家安定的根本,“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5]魏征在给唐太宗的谏书中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引领社会进步的稳定器。形成社会共识与社会多样化激发活力的关系是什么呢?一般来说,社会生活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群众自主意识不断提高,这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尊重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活力,激励亿万人民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充满活力的社会拥有多种价值观念,但是关键在于这个社会拥有共同的价值共识,有了共识才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
荀子说,“民齐者强”,民心齐,国家才会强大,这个千百年来被无数次验证的真理,一语道破了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团结力量大”这是谁都能明白的简单道理,但是团结是分层面的,凝聚人心需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发掘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第二是要把这些智慧和力量整合起来。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发挥了凝聚智慧和力量的作用。所以,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总要有一个“一”来发挥“最大公约数”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这个定乾坤的“一”,以此为指引,全社会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产生凝聚力,不断增进社会团结,推进社会和谐,引领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