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口述历史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并广为世界各国所应用的一种公众记忆历史的记录方式。
口述历史相较于大历史,是一种公众记忆的微观历史。
事实上,口述传诵与文献典籍、文物遗产一样,同为延续历史,储存记忆的有效载体。
随着文化价值多元化和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展,诸多层次不同,需求各异的新型文化消费群体应运而生,他们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高科技手段和新文化传播工具的运用,使观众在获得高雅艺术享受的同时达到文化休闲和感官愉悦,补充活态的新见材料,更为生动地多维呼应文物,说明历史。
弄堂历史、婚丧习俗、职业生涯、邻里亲情等被惟妙惟肖地讲述出来。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实现了由诠释受体向诠释主体的改变。居民口述历史从平民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见证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从此可以形成一种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共同弘扬社区文化。
二、湖南街道社区基本情况
湖南街道社区地处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西路历史风貌保护区,自开埠以来的百年历史中,一直是上海市的高级住宅区和文化风尚区。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少名人政要在社区中留下了他们的生活印记,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化单位仍驻扎在这里,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外国新居民也纷纷移居湖南社区,湖南街道社区已成为这些外国人生活居住和社交的聚集地。所以湖南街道社区的独特性是上海市其他社区无法相比的。
三、项目主要内容
考虑到湖南街道社区的特点,梳理了第一阶段要做的主要项目内容:一位名人(革命老人施平先生)、一个家族(文化名人张乐平先生家族)、一所单位(上海交响乐团)、一幢建筑(武康大楼)、一条弄堂(复兴西路44弄玫瑰别墅)、一条马路(安福路),“六个一”工程。
四、项目工作计划
1.建立一支资料收集、采访、录音、摄像、文字整理和编辑以及摄像资料剪辑的专业团队。
2.聘请社会上学科相关的专业人士组成专家委员会,由他们在课题、采访、法律等各个方面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与街道办事处合作,寻找具有代表性又善于表达的街区居民进行采访,这些对象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
4.采访人员在由专家指导下制定的框架内对被采访人员进行采访。
5.采访采集完成后,由街道办事处领导和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审核,在审核后的内容上加以编辑和剪辑,制作成完整的作品,以供展出。
6.“六个一”中的每部展示作品,录音部分大约2~4小时,影像部分大约20~30分钟,可以重复播放。
7.在街道范围内设立一个专门的口述历史项目展示馆,参观者可以向工作人员租借耳机坐在展示馆边听边看。
8、第一阶段的“六个一”项目工作结束后,将收集250~280小时的影像和音像素材,把录入的声音全部整理成文字资料,把影像部分进行初剪和精剪,使之成为可保存和可展示的作品。这些资料为以后出版杂志、图书、纪录片以及新媒体打下坚实基础。
五、时间安排(www.daowen.com)
1.武康大楼采访安排两个月。
2.张乐平家族采访安排两周。
3.施平先生采访安排两周。
4.交响乐团采访安排一个月。
5.玫瑰别墅采访安排一个月。
6.安福路采访安排两个月。
以上时间均包括资料收集和前期准备工作。具体的工作时间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再作安排。计划在2016年第一季度完成第一阶段的“六个一”项目。
六、经费预算(略)
七、附件(略)
1.专家咨询委员会名单。
2.拍摄制作团队介绍。
八、“湖南街道”项目 团队成员
丁晓文
资深媒体人,文创策划人。上海聚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聚悦文化”文创类项目主要策划及执行人。
2003年,丁晓文与作家陈丹燕合作,出版图文书《陈丹燕和她的上海》。2008年,她策划影像记录首个中国时装设计师选秀节目《魔法天裁》,出版图文书《魔法天裁的时装词典》。2009年,受邀参加《穿越镜头:Tiffany keys当代摄影展》。
吕正
供职于《萌芽》杂志,任纪实类文学编辑。受“聚悦文化”邀请,担任“湖南街道”项目顾问,负责人物专访执行。
作为资深媒体人,吕正有超过10年的城市历史、文化报道经验。任《上海壹周》记者、编辑,负责城市专题策划报道。任《申江服务导报》特约撰稿,负责城市专题报道和“申境界”栏目策划、撰写。2008年受邀担任《魔法天裁的时装词典》图书策划、编辑。2010年撰写世博图书《上海100个地标指南》。2012年受上邀担任《不拆》图书策划、编辑。
专家研讨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