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住在武康大楼,与童荣生访谈

住在武康大楼,与童荣生访谈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0年出生上海同仁医院医生淮海中路1834号,1963年入住访谈者:吕正那个时候没有概念:武康大楼有名气或没有。答:当时我已经生了小孩了,大概30多岁。那时候我们4个孩子就两间房子,厨房间合用的,卫生间合用的。在南京的时候,我们是调干生,国家培养的。以后生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开始要注意了,要求计划生育了。过去武康大楼房管所管理得很好。

住在武康大楼,与童荣生访谈

1930年出生上海同仁医院医生淮海中路1834号,1963年入住

访谈者:吕正

那个时候没有概念:武康大楼有名气或没有。当时我们觉得这房子环境好,高度高,光线好,房型也比较好,格调也好,我们倒不要求现代化的,所以我们基本没变,像人家阳台门、窗等,都装的玻璃拉门什么的,我们都没有,过去武康大楼房管所管理得很好。

问:童医生,还记得您是哪一年到武康大楼来的吗?刚刚到武康大楼来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答:大概就是60年代初,具体哪一年忘记了。大概六二、六三年的样子。

问:您刚到武康大楼来的时候,大概是什么年纪?刚刚20多岁,还是小姑娘的年纪,还是30岁左右?

答:当时我已经生了小孩了,大概30多岁。

问:当时有几个孩子呢?

答:4个孩子。

问:当时已经有4个孩子了?

答:对。当时已经有4个孩子了。我们开始住在老楼的6楼后来再搬过去的。

问:那当时是怎么样的机缘才住到武康大楼来的?

答:因为他(爱人)是上海警备区部队的,部队那边的房子要扩建,所以就搬出来了。

问:那您还记得当时住在6楼的时候,那套房子是什么样的情况吗?

答:那时候是两家合住的。后来正好这里有个机会,大概 “文革”前,这里有一家搬走了。这家原来是电影导演——郑君里,那时候他们就离开了。我们就从合住的那家搬到这里独门独户的一家,从老楼搬到了新楼,这样过来的。

问:那等于这边是四个孩子加你们老两口住在一起,总共六口人住一套房子。

答:对。那时候小孩子还小。

问:您是上海人吗?

答:我是南京人。读书以后分配、结婚,然后跟着我爱人到了上海。

问:那您和您爱人是自由恋爱还是组织介绍?

答:是自由恋爱。

问:那您能回忆一下住在武康大楼前是住在哪里吗?

答:我们住在警备区宿舍里,上海常德路。上海警备区里面有一个家属住的宿舍。

问:那时候挤吗?

答:那时候还好,不是独门独户的。比如说,这栋房子一层楼、二层楼、三层楼,混合住的,不是像现在这样子公寓式的房子。之后警备区要扩建了,部队就把我们分配到这里。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房子是租的,不是个人所有,不可以卖的。我们是付租钱的,房钱是部队收的。

问:现在每个月要交多少钱啊?

答:那我不知道,是他们单位每个月从我(爱人)工资里扣的。不过很少。部队的房子。

问:那当时搬过来的时候,有事先来看过房子吗?

答:没有。过去我们很简单的,到哪里就到哪里,没什么要求的,合租就合租。那时候我们4个孩子就两间房子,厨房间合用的,卫生间合用的。

问:那在这之前,您有没有看到过武康大楼?

答:没有。那时候武康大楼也没有什么名气,无所谓的。

问:那您1949年以前生活和居住在哪个区的?

607室窗台

答:以前我住在南京,1949年后工作还是在南京。在南京的时候,我们是调干生,国家培养的。那时候正好是50年代,就是培养一部分(人才),领导比较重视的,调干到医学院,通过考试然后分配。

问:您原来在同仁医院的工作是?

答:做内科医生,做到退休。我们那时候像区级医院,分科不是很细的,(先)普内科,以后再逐步分科的,我是搞呼吸的。

问:那时候刚搬进来,住在6楼,房子也比较小一点,那像家具什么的东西怎么办?

答:我们那时候家具都是部队的。房子、桌子都是部队的,我们(自己)不买的。

问:现在这种老的家具还有留吗?

答:没有了。我们到这里来(武康大楼)的时候也很简单,吃饭的方桌子,长板凳。过去像我们都很不注意家里的摆设,后来时代不同了,慢慢地就重视了。他们老战友到哪里就带点东西来。像我们这个凳子,你坐的这个凳子一套都是从福建(带回来的)。老早老李(爱人)是从福建调过来的,(这些凳子)就是他战友从福建运来的。我们才把长板凳都处理掉了。这些椅子是我儿子买的,放自己家觉得太大了,就拿来了。这个沙发也是人家重新装修不要了,我们拿来的。所以我们很简单,那时候头脑很简单,分配到哪里工作就到哪里,从来不问不管的。那时候我和他认识,他还在福建,所以不考虑外地恋(异地恋),有房子没房子,无所谓的。所以那时候很简单。

问:那时候您搬过来的时候有四个孩子呢,一个个多大啊?

答:孩子现在都分开来住了。

问:那时候多大啊?老大那时候是几岁?

答:那时候十几岁吧,都没有工作。

问:最小的那个呢?

答:最小的大概只有三四岁。我住在警备区的时候,最小的孩子大概只有两岁。

问:那还蛮辛苦的。

答:那时候我们用阿姨。长住阿姨,因为那时候我们工作,(孩子)都丢给阿姨的。

问:四个孩子里面男女比例是什么样的?

答:两男两女。

607室地板的细节

问:那搭得很好啊。

答:也没有什么,它就是那么自然。那时候没有什么计划生育,要学习苏联,做“光荣妈妈”,根本就没什么要求的。生得越多越好。以后生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开始要注意了,要求计划生育了。

问:您带着四个孩子和老李到武康大楼的时候,这栋楼里孩子多么?答:基本上每家都有两三个、三四个。

问:待在里面,小孩们都互相串门吗?

答:小孩都玩在一起的。大的孩子就叫姐姐叫哥哥,不像现在这个样子的。

问:您比较有印象的是谁家的孩子?

答:就我们楼下的孩子,比较熟悉。

问: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啊?

答:女孩子多吧。只有一个男孩子,她们三个女孩子。大姐姐、二姐姐、三姐姐这样子叫的。我们住在6楼然后搬到2楼,7楼也住过。

问:所以你们在武康大楼住了3套房子,哪套房子住的最好?

答:还是这套房子。

问:从住的角度来说,这套房子好在哪里啊?

答:比较安静,而且环境什么的都比较好。用东西都比较方便,而且这里看起来比较整洁。

问:走进来看到这个房子的格局完全是当时的格局?

答:我们基本上都没变。那时候没有概念,武康大楼有名气或没有(名气)。当时我们就觉得这房子环境好,高度高,光线好,房型也比较好,格调也好,我们倒不要求现代化的。所以我们基本上没有变,像人家阳台门、窗都装的玻璃拉门什么的,我们都没有。过去武康大楼房管所管理得很好。

问:那时候管得严吗?

答:有一个专门的老头子负责这里的水管、卫生,叫老叶(音)。开电梯都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的,不是住户自己开的。有自来水不通什么的,叫他(老叶),他就来了。那个时候房管所管理得很好。我记得有一家是2楼还是4楼的,他们装修,把这个阳台的玻璃门都去掉了,改成了现在的拉门。后来房管所发现了,叫他们把原来的装好,把新的拿掉,他们也没有办法。管理得很好,现在门都是随便换的。

问:你们居民都提到过老叶,老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老叶很好的,前段时间我们还在路上碰见。

问:他年纪应该也很大了?

答:也很大了,退休了。人很好的。过去老职工都很好,和居民什么的关系都很好。我们见到他的时候,年纪也蛮大了,走路也有一点驼背了。现在没有人管了。

问:那时候带着孩子在这里生活方便吗?买东西什么的。

答:这里方便,那时候我们上班,反正都交给阿姨。(孩子)大了以后,我们就没有请阿姨了。后来阿姨也很紧张,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反正小孩子也大了,我们上班就给他们安排好,有时候很简单,就弄个西瓜,切一半大家吃,买点面包交给他们,也过来了。

问:四个小孩在哪里读书?

答:都在上海。

问:都在附近读书吗?

答:都在,南(洋)模(范中学)什么的。有一个小孩后来去日本了,80年代末去的,就在那里读书。其他都在上海。

问:您当时工作算不算忙?我们当时采访有一家人家,许宝英许大姐。她好像是做护士长的,她说在医院工作特别忙。

答。忙。那时候我们年纪轻,刚开始是住院医师。做医生是从实习医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再到主任医生一层层上来的。我们那时候毕业没多久就是住院医师了。过去住院医师要求24小时住院。我们那时候值班,后来没那么严格要求了,没什么事情也可以回来。但是值班的就要24小时,比如我今天值班,24小时在这里,上午还要跑回去,等于30多个小时。

童家的私人物件细节

问:三班倒的?相当于厂里面的三班制?

答:我们是4个人轮的。

问:其实老李的工作也很忙,在部队里工作。

答:所以那时候我们都交给阿姨。那时候绒线衫哪有什么时间拆了弄,坏掉了拿点针线缝缝,无所谓的。

问:比起你们,4个孩子倒是在楼里面生活的时间更长?

答:对的。

问:你们回来,孩子们有给你们讲讲楼里面的事情吗?

答:他们小孩子在一起玩。怎么讲呢?空下来一起串串门,老早我们楼下都熟悉的,1号也熟悉的,后来搬掉了。

问:和邻居认识的多吗?

答:那时候认识的还不多。

问:比较有印象的、认识时间长的邻居有哪些?

答:认识时间长的搬走了。就是刘老师,你们采访过的。7号反正住过,很晚搬来的。前面一家我们叫梅阿婆(音),有五六个小孩在这里,不是她的五六个小孩。她女儿、儿子的小孩等于她的孙子、外孙都住在这里。和他们很熟悉,小孩子都蛮熟悉的。我们到这里来以后邻居都不太熟悉。搬到这里来了以后独门独户,小孩子也大了。

问:孩子有在这里结婚、从这里嫁出去的吗?

答:结婚了,都住在外头。大女儿住在楼下。

问:他们有没有在这里成家的?

答:基本上都在外面成家。

问:这栋楼里面您比较有印象的有什么东西?或者以前的,再也看不到的、变化比较大的?(www.daowen.com)

答:原来老楼里面符合当时年代的文化方面的习气太少了。过去阳台很整洁,不乱的,有人管的。进来的走道、门都是一样的。以前都是玻璃格子,现在几个楼都换成防盗门了,为了安全,像这样子的玻璃门不安全。反正他们房子买下来的,自己所有的,大楼也不管了,也没有传统的意识,保留文物这个概念。

问:现在大家都习惯房子是涂料刷一刷,以前这是用木板的吗?

答:嗯。以前是用木板的,我们一直保留的。我们觉得这个比较卫生,蛮好的。所以我们里面装修的时候也用了这个。就外面这间是木板隔的,里面是石灰涂料的。

问:像上海比较潮湿,用这个木板会不会容易坏?

答:这个不潮湿,主要看房子。假如本身房子墙不好,这个木板就会潮。因为我们房子在楼上,主要看墙的质量怎么样。

问:你们怎么保养的?

答:我们也没怎么保养,就是打扫卫生的时候擦擦。

问:那是自己弄还是阿姨弄?

答:老早自己用吸尘器,他(老李)年轻的时候,每年春节前的传统惯例。

问:老李有90了吧?

答:没有,八十七八岁。不过里面装修的时候,这个(木板)涂过一次,像上桐油一样。

问:我觉得看上去很亮,像新的一样。

答:里面装修的时候按外面的板型、颜色装的木板,涂了像桐油一样的东西,外面也涂了一下。我觉得住在这里面还是比较安静的,摆设也比较有文化气息。

问:您搬过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武康大楼还是住着不少名人的?您有碰到过谁吗?

答:我们楼上住着王人艺,王人美的哥哥。前面1号(住的)就是(唱)沪剧的王盘声。

问:您喜欢听沪剧吗?

答:我不喜欢。我喜欢话剧、电影类的,戏曲我不太喜欢。再就是上面王文娟、孙道临。我们这家是老导演郑君里。

问:他们家为什么搬走?

答:他们为什么走,大概是“右派”还是什么,我搞不清。不知道什么原因走的。他们走了,我们发现楼下7号没有这个环境好,(房子)正好空着,我们就上来了。

问:那大概是到武康大楼几年以后的事情啊?

答:也忘了。楼下住了一两年都没到,也是60年代。那时候我们也没什么东西。搬(家)也简单。

问:你们有6个人了,每人拿几样东西也很(容易)。

607室客厅一角

答:住在7号的时候也都是公家的东西。

问:那您有没有和他(郑君里)打过照面?

答:没有。我们来的时候房子已经空出来了。

问:那和王勇的太奶奶熟悉么?

答:那个我们熟悉的。王人艺我们也熟悉的。那时候空下来邻居走走,关系还蛮好的。我后来退休了,王人艺生肺癌死掉了。他的太太,我们叫她王师母,关系也蛮好的。那个时候我心脏不好,开刀,病假在家就走动走动,我到她那里去,她到我这儿来。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事情,也没电视看也没什么(娱乐)。她也一个人,那时候王勇也跟她住在一起,王勇那时候还没结婚。

问:我们这次也要采访王勇。

答:王勇不在家。

问:那王勇等于您看着他长大的,小时候他是什么样子的?

答:小时候很好玩的,那时候他爸爸妈妈也在。他爸爸叫王家祥(音),妈妈叫什么想不起来了,她在上海音乐学院拉大提琴。和他爸爸妈妈都很熟。他爸爸现在在深圳,妈妈在上海。

问:反正他现在一个人住。

答:对。他现在一个人住。他大概回来很晚,回来的时候我们都听得到上面的声音。这里隔声很差,有时候上面走路也听得到。因为我们新楼房子不如老楼。老楼质量好。新楼我们3楼质量比2楼好。2楼都很差的,听王师母讲都是过去的名人的佣人住的,保姆什么的。

问:那她有没有和您说过这个楼这一层原来是干什么的?

答:我不清楚,王师母都知道。我们这里本来是法国人住的,这栋楼原来是法式的。法国的一个老太太还来过的。

问:哪个年代的事情?

答:好多年前了,老太太来看看,她以前住过的。

问:80年代还是90年代?

答:好像是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老太太来看过。小时候住在这里的。

问:那你们和她有交流吗?

答:没有,就知道有这个事情。

问:像这种以前住的人回来看看的情况多么?

答:不知道。

问:那您和老李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答:他喜欢书法。所以这些(书画)都是 “文革”时候人家送给他的。那时候画家都受批判,老李对他们都很好的,他们都很感激他,就画一幅画送给他。

问:感觉 “文革”的时候虽然外面风声很紧,但是大家还是有走动的。有人来这栋楼里闹吗?

答:没有,是不是到其他地方不知道。

问:是不是有部队保护的关系?

答:没有,没什么保护。

问:也有人跟我们说这栋楼有人跳楼自杀。

答:自杀并不是因为受批判,是因为精神病,脑子不太好,不是因为 “文革”。其他我也不了解。

问:那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您觉得这栋楼变化多吗?

答:过去这个楼不是随便可以住的。一定要有一定地位、一定文化层次的。不是现在想租就租给你了,以前还要审查的。国外有联系的就会成为关注对象,有谁来就要注意了。现在是随便了。

问:这个房子好像大修也修过好几次了?

答:大修也是修水管、电线排布,真正的很仔细修没什么。我听他们说6楼的有一些老房子水管也不行了。外面刷了一下,走廊(刷了一下),修得也不好,走廊粉(刷)得都掉下来了,就是世博会以前修了一下。

问:对,有人说世博会算是大修的。

答:阳台玻璃门以前没有的。本来是敞开的,一半的阳台,出去就是露天的。

问:修了以后隔声好一点了?

答:隔声好一点,其他也没什么。里面也没动,他们也不可能给你修的。

问:好像住在这一排基本上都是对着宋庆龄故居的。您(住进来)那时候60年代宋先生还在?

答:没有。我过来的时候已经不住在这儿了。

问:您在这栋大楼里会参加居委的活动或者是邻里之间的活动吗?

答:以前 “文革”中间参加过什么向阳院的活动,以后就没有了。

问:他们还说起过,以前下面汽车间还有一个托儿所?给小朋友们的。

答:那就不知道了。就是“文革”中间有个向阳院,有时候请王盘声来唱唱沪剧,还有邵洛羊的女儿也来活动唱唱歌。

问:我们这次本来街道也有计划采访一下邵洛羊老先生,但不巧,他身子一下子不好了。您是不是感觉这栋楼里老人也不多?

答:他住院了。大多数都是后来搬来的,知道的也不多。我所知道的也是王师母讲的,其他的我也不知道。过去的新楼2楼谁住的、怎么样,“文革”时候怎么样,我们都不太清楚。

问:现在就你们老两口住这一套房子吗?那像你们家过年的习惯是什么样子的?在家里还是出去聚?

答:小孩有时也过来的,大概一个礼拜一次。过年的话大家有空就聚一聚。多数都是在家里聚一聚。

问:那他们会和您聊一聊以前觉得房子怎么样的?例如对武康大楼的记忆。

答:平常也很少聊,其他邻居什么的也不太关心。

问:那您认为将来这个楼保持下去应该做点什么,对它比较有帮助?

答:那应该加强管理。既然作为文化保护建筑,应该有文物的概念。比如说某家装修应该通过谁来看看,新搬进来的应该约法三章,应该是有要求的,不应该是现在这样随便的。你敲一个什么,他敲一个什么。比如说楼下,属于这里门号的下面,开店的时候敲敲打打,像要拆房子一样,听说反应很大,柱子也拿掉了,破坏了房子。

问:那您来的时候下面原来是做什么的?

答:下面是一个像党史文物保管的地方,陈列室一样的。下面敲敲打打也归他们管,是不是有人管也不知道,将来改造成什么也不知道。还有整个大楼下面,开店的时候敲敲打打,过段时间没生意了,又来(家店)敲敲打打。我们一直说,敲烂了为止,没有从上(而下的)系统的管理。既然作为文物保管,就应该有系统管理。房子买卖以前也应该约法三章。

问:以前有吗?

答:过去有人管你的,我不是举了一个例子么。他们装修把阳台的门弄掉,换了个玻璃大拉门,后来房管所知道,让他们恢复原样,把新的撤掉。现在没人管。现在是走廊一路过来,走廊很宽敞的,门是杂七杂八的。看上去、走进来都不统一。

问:您说的一个小的细节蛮好的,就是每个门都不统一。

答:都不统一,没有这种文物的文化保护的概念。

问:那您觉得将来您的孩子会喜欢住在这里吗?

答:有条件也是喜欢住的。以前房子高,现在房屋没那么高,空气流通(好)。尽管马路吵,我们也习惯了,也听不见。

问:淮海路以前有那么吵吗?没有这么吵吧?

答:吵的话就是车子,我们习惯了也能睡。

问:那您以前过来的时候,淮海路什么样子呢?

答:当然没有那么多车,改革开放以后私家车也多了,外地流动人口也多了。

问:不要说外地流动人口了,这栋楼老外也越来越多了。您有碰到过吗?

答:有,碰到过。楼上王文娟那个房子就是老外租的,他们还比较文明的,见到都(会说)你好你好。

童荣生夫妇

问:说中文还是说英文?

答:说中文。所以照理老外也应该观察一下,租进来也应该有一个要求。像我女儿住在206,楼上住着一个老外。他们的习惯就是过节,他们的传统节日,唱歌跳舞,他们不管的。我们女婿就上去和他们交涉,有时候就向派出所反映,再和他们讲。

问:那您女儿还住在武康大楼这里?

答:住在这里。老楼206,他们也是部队的。

童荣生在武康大楼内搬了三次家,现在住的是上海著名导演郑君里的屋子。我在湖南警署查户籍资料时,看到过郑君里家的户籍登记。他们是1958年7月7日迁入这里,1964年7月7日注销户口的。户口本上除了郑君里的妻子黄晨外,还有一位佣人叫吴宝珠。郑君里为何搬走,说法不一。但据说之前江青曾来这里找过他,正好他不在,妻子黄晨见了她,那时已是“文革”前夕。童荣生对郑君里家的情况好像一点不知,似乎也有点回避。

从对童医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她对过去房屋管理比较满意。她反复提到的那位姓叶的管理员,许多老住户都提到过。他敬业、对住户有求必应。还有一个擅自装门被管理员要求还原的细节。显然,她对房屋市场化后的管理有诸多不满。许多人家为了装防盗门,拆掉了原有统一风格的房门,现在显得凌乱、粗陋。可见,一般公众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是超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的。如童医生所说,这里的关键还是政府部门的制度和管理。

王文娟肖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