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铁城轶事:祠堂与祭祖传统

铁城轶事:祠堂与祭祖传统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山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时过节总不会忘了祭拜逝去的先人。祭祖的行为一方面表达后人对祖先的缅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按儒学的说法“百善孝为先”,祭祖是一种体现孝顺的行为。祭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对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祠堂的主要作用是祭祀祖先。一般来说,祠堂是一姓一祠。中山市内以民居式祠堂较为普遍。

中山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时过节总不会忘了祭拜逝去的先人。在中山,现今仍保留下来很多关于祭祖的节日和习俗,例如,除夕夜团年祭祖、初二吃荤开年(俗称开牙)、清明插柳扫墓、中元节烧衣纸等,而祭祖的地点则有自家门前、祠堂、祖坟墓地等地方。

祭祖的行为一方面表达后人对祖先的缅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按儒学的说法“百善孝为先”,祭祖是一种体现孝顺的行为。另一方面,是通过祭祖来祈求祖先的庇护和保佑。按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命的认知,认为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心着后代子孙,所以要拜祖先,祈求子孙顺遂、安康、幸福。

祭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对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在封建社会里,宗法制度是当时中国社会家内继承制度的基础,宗族观念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一个姓氏的家族往往聚集在一个村落里,同姓家族通过建立家庙来祭祀祖先和维系家族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祭祖主要以家庭或者同姓家族作为主体进行祭祀活动的原因。家庙在当时是一个家族最主要的交流协商场所,直至南宋理学家朱熹撰写《家礼》以确立祠堂之制,家庙才改称为我们现今所熟悉的祠堂。

祠堂的主要作用是祭祀祖先。祠堂内供有祖先的牌位,在如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的时候,同姓家族便召集族人在祠堂内办祭祖活动。同时,祠堂是行使家族权力的地方,同姓家族内选举一名尊长担任族长,他往往也是地方上有声望有势力的人,负责聚集族人,以解决家族内纠纷,举办家族内公共事宜,施行家族法规等。可以说祠堂是封建时期的家族法庭。此外,祠堂也是同姓族人的社交场所,有的祠堂附设书塾,族人子弟在这里上学。(www.daowen.com)

延伸阅读:祠堂建制

正因为祠堂具有颇多重要的功能,祠堂建筑一般位于村落内最好的位置,建筑规模和质量比普通民宅大而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祠堂的光鲜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一般来说,祠堂是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外姓人、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不得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按祠堂建筑的形制,可分民居式祠堂和园林式祠堂两大类。其中民居式祠堂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按同姓家族修建的祠堂,如南朗镇茶东村的陈氏宗祠、西区长洲的黄氏大宗祠等;园林式祠堂多为历史名人的专祠。中山市内以民居式祠堂较为普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