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区划:大榄与小榄的历史渊源

城市区划:大榄与小榄的历史渊源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榄、小榄因辖区内有个小山丘形如橄榄而得名。大榄都在清朝曾将古镇、曹步纳入辖区,后称榄乡,后又改称榄都、榄镇,在民国时期改为现在的小榄镇这一名字,新中国成立后沿用。大榄为现永宁村的古称,永宁岗头村是小榄镇的开村之地。千年前的沙溪原住居民是广东潮汕和福建地区使用闽方言和客家方言的移民后裔,他们经海路迁来。

城市区划:大榄与小榄的历史渊源

唐代实行的道州县制,再往下一层就是乡里村制。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五保为里,五里为乡,城内为坊,郊外为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当时的中山,即文顺乡,按居民聚落分布的特点,下分5个自然村,分别为长安村、丰乐村、仁厚村、永乐村、长乐村。

长安村:香山岛南端一带的岛屿,也就是今天珠海山场村、唐家村及澳门一带的渔村、盐场聚落。

丰乐村:香山岛中南部,五桂山以南、金斗湾以北的丘陵、平原地区,包括桥头、平岚、榕树埔、马鞍铺、茅湾一带的农田、潮田农村聚落。

仁厚村:香山岛西部、五桂山西北部的河网、平原、丘陵地区,包括石岐山、仁厚里、釜涌、沙涌一带的渔村、农村聚落。

永乐村:香山岛北部、五桂山以西的河网平原地区,包括宫花水上游、神涌、濠头、西桠一带的渔村与聚落。

长乐村:香山岛东北部的滨岸和岛屿,包括宫花水下游、小隐涌、珊洲和马安岛一带的渔村与聚落。

宋代的社会环境使得唐代的“五里一乡”改成“一里一乡、乡里合一”。北宋,香山寨选定濠潭(今珠海山杨村)为寨址,在唐代5个自然村的基础上增加濒临海岸的永宁(南朗)、德庆(沙溪、大涌)2个村,共7个村。

南宋香山立县后,下辖10个乡。

长安乡:山场、鸡柏、上下栅、濠镜澳一带的渔盐矿区;

丰乐乡:桥头、平岚、乌石、茅湾一带的农业区;

仁厚乡:石岐、釜涌,即库充、沙涌一带的农业区;

永乐乡:濠头、宫花、神涌一带的渔农业区;

长乐乡:黎村、小隐、横门一带的渔农业区;

宁乡:南朗、翠亨、崖口一带的渔农业区;(www.daowen.com)

德庆乡:沙溪、溪角、大涌一带的渔农业区;

宁安乡:从南海、新会两县划入的大榄、小榄、海州、曹步一带,以及属古海湾西海的岸滨、岛屿、浅滩地带,渔农业区;

古海乡:从番禺、南海划入的黄阁、黄圃、浮虚,万顷沙一带,以及属古海湾东海的岸滨、岛屿、浅滩地带,渔农业区;

潮居乡:从新会划入的斗门、赤坎、三灶岛及金斗湾西部一带,以及属古海湾西海南部及磨刀门之间的岛群及浅滩,渔盐业区。

元朝的保甲制和里坊制延续到明,明代的里坊制较为复杂,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并方便主持军事,将乡名改为坊、都。洪武十四年(1381年),香山县下属乡改为坊、都:仁厚乡分为仁厚坊和良字都,德庆乡改为龙眼都,永乐乡改为得能都,长乐乡改为四字都,永宁乡改为大字都,丰乐乡改为谷字都,长安乡改为恭常都,宁安乡改为大榄都,古海乡改为黄旗都,潮居乡改为黄梁都,共设置11个坊、都。

延伸阅读:宁安乡改名大榄都

宁安乡自南宋香山立县后加入香山县版图,地处宋元时期出水成陆冲击而成的“西海十八沙”。大榄、小榄因辖区内有个小山丘形如橄榄而得名。两村一河相隔,明朝修建了双美桥将两村连通。自明代起,大榄、小榄所在的宁安乡改名为大榄都,辖大、小榄两村。大榄都在清朝曾将古镇、曹步纳入辖区,后称榄乡,后又改称榄都、榄镇,在民国时期改为现在的小榄镇这一名字,新中国成立后沿用。

大榄为现永宁村的古称,永宁岗头村是小榄镇的开村之地。据史家考证,唐宋时期,飞驼岭一带已出水为陆,但四面环海,常被潮水淹没,仅为渔民暂栖之地。珠玑巷人南迁来到飞驼岭定居,成为永宁村的开村始祖。

清代坊、都合并为都,改都为镇、区。道光七年(1827年),全县11个坊、都合并为9个都:仁厚坊与良字都合并,改为仁良都;四字都与大字都合并,改为四大都;龙眼都改为隆都;谷字都改为谷都;大榄都改为榄都;得能都、恭常都、黄梁都、黄旗都仍沿旧称。

光绪初年(约1880年)改都为镇,全县设置9个都镇:仁良都、黄旗都仍沿旧称;得能都与四大都合并,改为东镇;恭常都分为上恭镇和下恭镇;隆都改为隆镇;谷都改为谷镇;榄都改为榄镇;黄梁都改为黄梁镇。

延伸阅读:隆都及隆都话

隆都是明清时期设置的对沙溪、大涌一带地区的都镇划分,现在成为了沙溪的别称。隆都之名由明朝龙眼都演变而来。龙眼又称桂圆,广泛种植于中国南部及西南部,这龙眼都的得名应该就是缘于明清时期沙溪、大涌一带的遍地龙眼了。

千年前的沙溪原住居民是广东潮汕和福建地区使用闽方言和客家方言的移民后裔,他们经海路迁来。他们的闽南语逐渐演变成“隆都闽语”。目前,隆都话是中山沙溪、大涌两镇的方言,俗称西乡村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