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围棋文化:龙虎对弈与帝王历史

中国围棋文化:龙虎对弈与帝王历史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的帝王只是将围棋看作一雕虫小技罢了,但有些帝王正是从这种小小的游戏中领悟到了常人所不能领悟到的东西,帝王眼中的围棋便构成了一幅特有的风景。太宗的这种围棋思想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一般的帝王也学不到这种“围棋之用”。大臣们常有劝自己的帝王不要迷于围棋的,最有名的一则

中国围棋文化:龙虎对弈与帝王历史

中国围棋向来以其奇妙的变化之中所蕴藏着的种种文化内容而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其魅力已超出它作为一种游戏的内容之本身,就连有天之骄子、真龙附身之称的历代封建帝王也常常不能抵抗这种强大的文化引诱,每每乐此不彼。而且,作为帝王这一特殊的棋手群体,他们既有棋手本身对围棋的种种感受,有时还表现出与一般棋手所不同的他们这一群体所特有的对围棋的理解。在“棋史篇”中,我们已经讲述了武帝、宋文帝、宋明帝、明太祖等人的种种事迹,在此,我们将进一步对帝王这一特殊的棋手群作一更深层的剖析。

我们第一位要提到的是南朝的梁武帝,就是那位曾两度发起品棋活动,并棋登“逸品”的开国之君。《梁书·武帝纪》和《南史·梁武帝纪》均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而且他的棋艺之高,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个首屈一指的人物,是前朝的宋文帝和宋明帝所不能比的。我们在“棋史篇”中曾介绍过,“逸品”是个荣誉称号,但如果同当时的专业棋手排名之名品相比较,这个“逸品”不是“入神”就是“坐照”,也就是说能够跻身于一、二品之列,而且“神、照”有加。

在历代帝王中,他是个最纯粹的围棋皇帝,他对围棋的痴迷的程度,恐怕专业棋手与之相比也会稍逊一筹的。史书上记载,这位皇帝下棋总是下一个通宵,“每从夜达旦不辍”,这种狂热的精神让那些陪同的围棋大臣们很是受不了,到了下半夜都撑不住,身在棋枰心在床,只有从小便追随梁武帝的武威将军陈庆之能够剪烛共棋,“闻呼即至”,于是“甚见亲赏”(见《南史·陈庆之传》)。而另一位武帝所喜爱的围棋大臣,棋登六品的长史到溉,面对武帝的“每与对棋,从夕达旦”就没有那么好的精神,再强打精神也坚持不住,垂着头直打瞌睡,为此武帝作了两句诗来讽刺他:“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当时以为笑乐”(见《南史·到彦之传》)。据《梁书·陆云公传》记载,吴郡的陆云公五岁就熟读《论语》、《毛诗》,九岁便通读《汉书》,长大之后才思敏捷,而且“善弈棋”,但这位神童式的人物有一次与武帝在宫中彻夜下棋时也坚持不下去了,以致于头上戴的帽子也不时地碰到烛火,高祖一边下棋一边笑他说:“烛烧卿貂。”

《南史·到彦之传》还讲述了一件事情:那到溉住在淮水旁边,“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武帝看到了很是喜欢,但与到溉赌棋,赌注再加《礼记》一部,那到溉晚上下棋不行,白天也不如武帝,便都输给了武帝。搬石头之前武帝有点不好意思,问臣下朱异:“卿谓到溉所输可以送未?”,到溉听到之后不等朱异开口便毕恭毕敬地对武帝说:“臣既事君,安敢失礼。”帝大笑,史书称赞曰:“其见亲爱如此。”搬石头那天“倾城纵观,”那块石头被称作“到公石”。其实到溉棋艺是不错的,“复局不差一道”,但与“逸品”武帝相比,则还是有差距的。武帝虽然性情温和,但在无意之中却做过一件湖涂事,造成一起冤案。沈约《俗说》记载了一则故事:武帝曾召见一名被称作磕头师的高僧入宫,侍卫报告高僧求见时武帝正在下棋,“欲杀子一段”,便大喊一声:“杀!”,那侍卫们以为这是旨意,便将磕头师推出砍头。等武帝下完棋想起了要召见磕头师,左右都觉得很奇怪,报告说:“向者陛下令杀,已法之矣!师临死曰:‘我无罪,前生为沙弥,误锄杀一蚓,帝时为蚓,今此报也。’”

梁武帝一生酷爱围棋,对推动围棋事业之发展也做了不少益事,他还著有围棋著作多种,据《隋书·经籍志》和《旧唐书·艺文志》载,计有《围棋品》一卷,《围棋赋》一卷,《棋评》一卷。其中《围棋品》已佚,《棋评》近人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了节录本,而《围棋赋》一直流传在世。在此赋中,武帝对围棋的咏叹颇呈帝王之色:

围奁象天,方局法地。枰则广羊文犀,子则白瑶玄玉。方目无斜,直道不曲。尔乃建将军,布将士,列两阵,驱双轨,徘徊鹤翔,差池燕起。

象武帝这样,对围棋有一种天生的热爱的皇帝在历史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般的帝王只是将围棋看作一雕虫小技罢了,但有些帝王正是从这种小小的游戏中领悟到了常人所不能领悟到的东西,帝王眼中的围棋便构成了一幅特有的风景

史籍中未有下棋记载的唐太宗对围棋却有着独特而深厚的理解,据《旧唐书·裴寂传》的记载,太宗的父亲高祖李渊倒是非常喜欢下棋的,他留守太原时,常与裴寂“闲以博弈,至于通宵连日,情忘厌倦”。想必李世民也是会下棋的,据说他有反隋之心,但怕李渊反对,便请人跟裴寂下围棋,故意输给他很多钱,意在拉拢裴寂让他充当说客,后李渊果然起兵太原,一图王业。其实,后人对于李世民究竟下不下棋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不是太重要的,下面一则故事颇能说明问题。唐人杜光庭的著名传奇《虬髯客传》的主角是后世所称的“风尘三侠”:虬髯客,李靖红拂。那虬髯客素有帝王之志,因听“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便约同李靖、红拂同入城中寻访。后便寻访到了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世民,认为此人有“王气”,于是通过李靖之友刘文静约见李世民:

文静飞书迎文皇(指李世民)看棋。道士对弈,虬髯与公旁侍焉。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辑而坐。神气清朗,满座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输矣!……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弃而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

后来果然是李渊父子得了天下,而虬髯客则去海外的扶余国建了王业。

后人有将治国比喻为弈棋的,认为“胜败在乎置处之得失,国之治乱在乎置人之贤否”(《新五代史·周臣传》)。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唐太宗对围棋理解至深,因此其治国之用人之道也是后世帝王鲜能匹敌的。唐人手写的残卷《翰林学士集》内有唐太宗的两首咏棋诗,现录如下,足见太宗对棋理之高见及对围棋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微妙的体会:(www.daowen.com)

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

也许“贞观之治”与围棋是有一丝关系的。打开《西游记》,人们可以看到太宗与谏臣魏征“一递一着”地下棋(见第九、十回)。

太宗的这种围棋思想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一般的帝王也学不到这种“围棋之用”。大臣们常有劝自己的帝王不要迷于围棋的,最有名的一则故事见于陆游的《南唐书》:南唐后主李煜“初嗣位,数与嬖亻辛弈棋。(萧)俨入见,作色投局于地。后主大骇,诘之曰:‘汝欲效魏征耶?’俨曰:‘臣非魏征,则陛下亦非太宗矣。’后主为罢弈。”遗憾的是,即使李煜从此不下围棋,也还是学不到唐太宗的万分之一,终于亡国。

但当有大臣向宋太宗进言不要贪恋围棋时,宋太宗赵匡义的回答却是很有意思:“我并不是不知道迷于围棋的坏处,我下棋是为了省避六宫女色的诱惑。至于围棋我自有分寸,卿等不须上言。”真是个有心之人(见宋释文莹《湘山野录》)。

李壁《王荆公诗注》记载了一则关于太宗和棋待诏贾玄下围棋的故事:

太宗时,待诏贾玄侍上棋,太宗饶三子,玄常输一路。太宗知其挟诈。乃曰:“此局汝复输,我当榜汝。”既而满局不生不死(指双活造成和棋)。太宗曰:“汝亦诈也。更围一局,汝胜赐汝绯,不胜投汝于泥中。”既而不胜不负。太宗曰:“我饶汝子,今而局平,是汝不胜也。”命左右抱投之水。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赐以绯衣。

太宗的棋艺虽与专业棋手有些差距,但也造诣不浅,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上说,宋太宗曾向起草机要诏令的知制诰官员们颁赐“御制棋势”,也即是他亲自创作的有关围棋死活的题目。但这些学问不浅的官员们“多莫究所以,”可见太宗棋艺之深,王禹称有诗赞云:“分题宣险韵,翻势得仙棋。”《宋史·艺文志》及郑樵《通志略》均录有宋太宗《棋图》一卷,已亡佚。现有几局棋势依靠后人棋谱的收录而得以流传,现我们对其真伪问题暂不作考证,从《忘忧清乐集》中录出两则宋太宗的棋势:“独飞天鹅势”和“对面千里势”。

在“棋史篇”中我们就曾提到:围棋的棋局上有杀气,有时,棋枰之外也会有杀机。据清人刘献廷《广阳杂记》载,从缅甸回归的明末代君主永历帝面相不俗,当时流言说他会东山再起,吴三桂便按照满州人的密旨,借“请帝于北门库饮弈”的机会而弑杀之。另外一则故事见于《清朝野史大观》,讲的是康熙帝执政初期,权臣鳌拜权倾朝野,常托病不上朝。康熙便去他家探病,侍卫见鳌拜脸色有变,赶紧上前到床榻前,揭开席子下面竟藏着利刃。康熙当下机智地一笑:“刀不离身,满洲故俗,不足异也。”当即借故便返驾回宫。当时朝廷上鳌拜耳目众多,康熙便以下围棋的借口,召来相国索额图密谋,数日后,终于借机处死了鳌拜,巩固了帝王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