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东兵起!三国群雄逐鹿,184-196年的战略决策!

关东兵起!三国群雄逐鹿,184-196年的战略决策!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冀州牧韩馥也接到了文书,他感到事关重大, 自己拿不定主意,就将谋士部下召集起来开会,商议对策。袁绍当即在渤海宣布起兵讨董。酒席上,刘辩与唐姬话别,并嘱咐她不要再嫁,以免受辱,随后服下毒酒,一命呜呼。关东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起兵,等同于宣布独立,赋税不再上交,而是用来扩充军队。形势对董卓相当不利,但董卓也并非全无优势,关东联军人数虽多,却多是仓促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人心不齐。

关东兵起!三国群雄逐鹿,184-196年的战略决策!

曹操在陈留起兵的消息很快传到冀州的渤海郡,刚刚当上渤海太守的袁绍,听说老友起兵异常兴奋,也跃跃欲试。但袁绍的起兵远没有曹操顺利。

此时的袁绍别说起兵,就连人身自由都受到限制,袁绍被软禁了。软禁袁绍的就是袁氏的门生故吏——冀州牧韩馥。

韩馥,字文节,豫州颍川人。说起来韩馥也是当时名士,早年跟袁家关系很不一般。韩馥是个胸无大志只想过安稳日子的无用之人,像他这样吃闲饭的所谓名士在当时并不少,乱世里,这等庸人注定要被大浪淘沙淘汰掉,成为历史的尘埃。

韩馥的冀州牧跟袁绍的渤海太守一样,也是董卓给的,也就是说,韩馥来冀州的时间也不长。董卓为收买人心,听从伍琼等名士的建议,在短时间内,提拔了大批名士到地方州郡任职,但董卓的提拔对象并非盲目,也有重点。

东汉盛产名士的地方主要有颍川、南阳、汝南。董卓的选拔对象也集中在这里,其中,颍川是重中之重,颍川名士韩馥被分到兵精粮足的冀州。

韩馥到冀州不久,袁绍也来了。袁绍年纪虽轻,却是当时拥有巨大声望的风云人物,受到各方瞩目。袁氏四世三公的背景只是原因之一,其本人的才干与在京城的表现为他赢得了政治资本,同出一门的弟弟袁术就相形见绌。

袁绍在京城将危害多年的宦官诛杀殆尽,将其彻底铲除,此举大快士心。那些在党锢之祸中遭到迫害牵连的士大夫,从此将袁绍视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而袁绍在董卓擅行废立之事上,表现出的勇气与果决,也令世人对他刮目相看。袁绍在洛阳时,就已名满天下。所以关东各地郡守都希望由袁绍出头带领大家讨伐董卓。

但袁绍的到来却给冀州牧韩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眼见人心归附袁氏,韩馥心中五味杂陈。他自知名望才干不如袁本初,更怕袁绍喧宾夺主,抢了自己的位置,对袁绍时时提防,处处小心,并派人监视袁绍,限制他的行动。

说起袁绍,世人因其后为曹操所败,又被当时名士荀彧、郭嘉等大肆贬低,加之后世的批判,袁绍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难免被歪曲丑化的命运,真相往往隐藏于重重迷雾之中,而拨开迷雾还原历史是史学家的责任。

袁绍若是庸才又怎会得到天下豪杰的拥戴,若是庸才又怎会在日后扫平黑山、击败公孙瓒而雄踞河北?袁绍的不幸是因为他遇到了曹操,曹操是不世出的千古英豪,千年难遇,却被袁绍碰上了,袁绍确实犯过许多错误,如果没有曹操,或许,袁绍的命运会是另一种走向。但历史没有如果,不过袁绍仍可算当时的英雄豪杰。

袁绍自从离开洛阳,没有一天不想起兵,不仅仅是袁绍和曹操,那些被董卓提携的名士都有此心。东郡太守桥瑁就是其中之一,桥瑁让人造假文书,模仿京城三公司空杨彪、司徒黄琬笔迹给各州郡的州牧太守写信,信中历数董卓的种种罪恶暴行,这是非常必要的,古人讲究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号召大家同举义兵,共赴国难,兴师讨贼。

冀州牧韩馥也接到了文书,他感到事关重大, 自己拿不定主意,就将谋士部下召集起来开会,商议对策。

大家坐定后,韩馥拿出假文书对在座众人说:“大家看看,我们是帮袁绍呢,还是帮董卓?”

韩馥的话音未落,冀州治中从事刘子惠马上反驳:“我们兴兵是为了国家,说什么帮袁绍还是帮董卓,岂不荒唐!”韩馥自知失言,脸马上就成了猴屁股,表情尴尬。

刘子惠这时也觉得让长官难堪对自己没好处,话锋一转说:“事关重大,我们不出这个头,不妨先看看其他各州的态度,如果他们起兵,我们随后响应也不晚。冀州兵多将广,战事一起,冀州即使起兵稍后,功劳也必不在各州之下,不如按兵不动,观望形势,再做决定。”

一旁的韩馥听了连连点头,这就是平时高谈阔论以名节自诩的封疆大吏的真实嘴脸。

韩馥随后给袁绍写信,同意后者起兵,袁绍这才被解除软禁。

袁绍当即在渤海宣布起兵讨董。袁公子的号召力果然非同凡响,各路诸侯听闻袁绍起兵,纷纷响应。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这些名士不少是刚刚被提拔起来的,而提携他们的正是他们现在反对的——董卓。

各路诸侯公推袁绍为盟主,组成联军。联军打出“诛除国贼,共赴国难”的旗号,声言要诛杀董卓,为国除害。袁绍自封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出逃前的官职),以壮大声势。

一时间,中原大地风起云涌,各地豪强趁势而起,以诛董卓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势力。

反董联军成功地营造声势,形成举国共讨之的全国性讨董运动,否定董卓“废嫡立庶”的合法性,给董卓造成很大的政治压力,而“弘农王”刘辩的存在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董卓授意弘农王府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十二日,董卓将刘辩请到高楼之上,让李儒进献毒酒一壶。李儒说:“服此药酒,可祛瘟病。”刘辩当然明白,这是政治谋杀!于是大声疾呼,抵死不肯喝,李儒上前强行硬灌,刘辩不得已,恳请死前与妻子唐姬及妃嫔诀别,李儒同意了。

酒席上,刘辩与唐姬话别,并嘱咐她不要再嫁,以免受辱,随后服下毒酒,一命呜呼。朝廷给刘辩的谥号为弘农怀王,葬于故中常侍赵忠生前修的墓穴。

当时中原各州,即使未公开起兵的如幽州,州牧刘虞也暗中与联军往来,这些中间派还在观望,只要形势对联军有利,他们随时可能加入。(www.daowen.com)

关东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起兵,等同于宣布独立,赋税不再上交,而是用来扩充军队。联军人数迅速升至几十万。联军人多势众,兵力、财力等综合实力远在董卓之上。此时董卓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凉州、并州及京畿等关西一带。

董卓控制下的京师洛阳,地势平坦,缺乏地形依托,四面受敌,很容易被联军合围。而此时并州的白波军也极有可能趁机南下,切断董卓退往关中的后路。

形势对董卓相当不利,但董卓也并非全无优势,关东联军人数虽多,却多是仓促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人心不齐。观望形势,踯躅不前,保存实力者比比皆是,战斗力并不强,远非久经战阵的羌胡兵的对手。

若真打起来,胜负难料。

袁绍并非蠢材,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心知肚明。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如何化优势为胜势,懂得扬长避短才是会用兵的人。

联军一上来就准备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压垮对方,至少在心理上给对方以震慑。

盟主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洛阳以北的河内郡,从北面压迫洛阳,韩馥在邺城为袁绍供应军粮做“后援”。

其他几路人马,兖州刺史刘岱、兖州东郡太守桥瑁、兖州济北相鲍信、兖州陈留太守张邈、兖州山阳太守袁遗、徐州广陵太守张超(张邈弟弟)跟曹操率军驻扎在洛阳东面陈留郡境内的酸枣(张邈的地盘)。

豫州刺史孔伷屯兵豫州颍川。

后将军袁术则驻军洛阳南面的鲁阳(今河南鲁山)。

中原各路人马会聚酸枣,才有了著名的酸枣盟誓。促成酸枣盟誓的重要推手是广陵郡功曹臧洪。臧洪满怀忠义、一心许国,是他首先说服上司太守张超,又与张超一起劝说张邈,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的起兵也与臧洪有关,可以说正是臧洪的积极奔走联络,才促成了酸枣联军的组成。酸枣联军更是关东联军的主力。

酸枣盟誓誓师大会上,诸位刺史太守互相推让,最后臧洪当仁不让主持大会,声讨董卓,“辞气慷慨,涕泣横下”,在场之人无不动容,深受感动。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陈留己吾曹操,陈留襄邑卫兹,东郡太守桥瑁,济北国相鲍信,鲍信弟弟鲍韬,山阳郡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伷,陈国相许靖从兄许玚,徐州广陵太守张邈之弟张超,歃血为盟。

当时袁绍并不在酸枣,他的盟主是“遥领”,他也“遥”封酸枣各路诸侯,拜曹操奋武将军,拜鲍信破虏将军,拜鲍韬裨将军。

袁绍在邺城也与冀州太守、国相登坛盟誓,然后才率军前往河内增援王匡。史称袁绍会引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漳水流经邺城)。

袁绍抵达河内后,并州上党张杨及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相继归附,并州西河郡太守崔钧也于此时加入。袁绍率领的这路人马来自冀州、并州、司隶三地,屯兵河内郡。袁绍邺城盟誓组建的这支大军是酸枣联军之后的联军第二路主力。

董卓很快发现自己坐镇的洛阳处于关东诸侯的三面包围之中,而董卓虽握有京城兵权,其中不乏中央军精锐,但要对阵人数众多的联军,董卓心里也没底气。

董卓的关西兵与袁绍的关东联军,互相忌惮对方的实力,麻秆打狼两头害怕,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董卓召集京城公卿开会,准备招兵扩军,再与联军决战。

京城的士大夫身在董营,心向关东。尚书郑泰为阻止董卓招兵,先是把袁绍为主的联军各路诸侯逐一贬低一番,说陈留太守张邈张孟卓不过是个终日高居稳坐的长者,豫州刺史孔伷孔公绪是一个只会高谈阔论的家伙,百无一用的草包。又说关东兵承平日久,尽是些未经战阵的乌合之众。他说的也是实情,不完全是诓骗董卓,董卓也清楚,所以他的话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郑泰又不吝溢美之词,对董卓大加吹捧,说他征战西北,屡建功勋,用兵如神。郑泰又把董卓手下的关西兵狠吹了一通,说天下人所畏惧的并凉精兵、羌胡义从,如今都在您的麾下,良将精兵尽归于公,加之关中形胜之地,何惧关东鼠辈!

凉州兵精,并州将雄,这已是天下共识,董卓麾下有吕布,之后曹操手下有徐晃、张辽,刘备账下有关羽

郑泰的马屁拍得有理有据,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令董卓听了十分舒服顺耳。在郑泰等人的努力下,硬是将扩军的事给搅黄了。

尽管董卓在京城士大夫们的恭维下,又开始藐视对手,但关东联军从北东西三面对洛阳的合围,正在形成。

洛阳北面的河内郡袁绍军,洛阳东面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面)大营,曹操、刘岱、张邈、张超、鲍信等率领的联军主力,洛阳南面鲁山的袁术军,联军正从三个方向对董卓展开弧形包围,步步逼近。

在军中多年的董卓,深知四面受敌的洛阳绝非久守之地。于是就在关东诸侯起兵的当年二月,董卓决意迁都长安,实施后退决战。不得已时,放弃洛阳,退守关中,在关中与联军决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