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京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培养医学生伦理意识和沟通能力

北京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培养医学生伦理意识和沟通能力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还恰当地引入患者隐私权、医患关系中的医生责任、儿童自闭症、实验动物伦理、器官移植中的伦理思考等内容,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的形式,既为医学生熟悉并乐于参与其中,又能使学生通过剖析反思现实中的各类医学问题,更新并升华思想观念和伦理意识,进而提高思辨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北京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培养医学生伦理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一,明确课程定位,将显性语言技能培养与隐性价值引领相结合。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跨度时间长、教学对象广,是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阵地和有效发力点。首都医科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契合学校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发展战略,课程定位于语言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和专业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助力其成为堪当“健康中国”大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清晰的课程定位,体现了课程对医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显性价值,也体现了课程对医学生价值观、人格、品质的隐性引领。《大学英语》开学第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对比“希波克拉底誓言”,学习“医学生誓言(英文版)”,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更增强了对医学职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为医学新生系好医学专业学习的第一粒人生扣子,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打造优秀教师团队,行为示范,积极完善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经过不断磨炼和打造,承担大学英语课程的是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尽职守则、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的教师团队。该团队荣获过校级和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团队成员既精于“授业”“解惑”,更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收获的教学比赛大奖,三尺讲台上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业余时间的答疑解惑、思想交流,老师们充分落实了教师的育人职责,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信念。教师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学生树立了爱岗敬业的好榜样,在精神层面上启发、感染、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同时团队还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积极加强课程建设,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程内容、集体备课,对课程思政进行教学研究和探讨,使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日趋完善。

第三,丰富课程资源,让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大学英语课程团队挖掘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出版了近十部医学英语相关的教材、完成百部以上的医学英语系列微课。卢凤香教授带领下的教学团队录制的全英文讲授的《高级医学英语》《医学英语词汇进阶》两门慕课在“学堂在线”及“学习强国”慕课板块上线,并荣列首批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上线课程,面向全球发布。这些教学资源紧扣医学特色、内容有广度有深度,重点难点突出,还特别注重医德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让英语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具体事例见典型案例一)(www.daowen.com)

第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对医学生来说,成为“时代新人”,不仅要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本领,还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诸多方面。一方面,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学习,首都医科大学学生经常在全国各类英语比赛中获得大奖,实现了语言技能的提升,很好地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显性价值。另一方面,如何通过语言学习这个载体,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也是教学团队特别关注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通过反复透彻地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中渗透的中西文化因素进行对比、剖析、融合,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讲授内容中去,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价值观念的逐步提升,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具体事例见典型案例二)

基于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还恰当地引入患者隐私权、医患关系中的医生责任、儿童自闭症、实验动物伦理、器官移植中的伦理思考等内容,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的形式,既为医学生熟悉并乐于参与其中,又能使学生通过剖析反思现实中的各类医学问题,更新并升华思想观念和伦理意识,进而提高思辨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