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首先解决课程思政教什么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不能简单与思政课程的双语教学画等号,因此如何结合现有教材,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就是首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学习,对已发表文献的梳理,大学英语教研部首先在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上达成一致认识,并落实到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中。同时努力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搜集大量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时事补充更新教材。最后根据教育部“两性一度”的金课目标以及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规划,确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内容。
第一,加强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内涵建设
在上述基础上,完善课程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合理融入课程大纲、完善课程教案、改革教学方法。设计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融合起来,将理想信念、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民族自信、工匠精神、思维方法、人文修养,以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等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
首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北京物资学院一直推行专业使命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师助力各专业的专业使命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信念,引导他们心怀理想、报效祖国。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命运、人类命运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时间点、热点事件,适当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社会担当。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制作我国在新时代所取得的成就等方面的材料,分析自己能在国家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将十九大报告英文版作为读写材料,让学生不仅学会语言知识,还能明晰我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充分树立主人翁精神,树立奋发努力的目标,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
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人格品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一直也是大学英语课堂关注的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和互联网挖掘选取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英语视频、音频、文字材料等,在语言输入的同时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精神品格方面的引导。要做事,先做人,课上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与学生探讨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对于家庭、婚姻、爱情、职业道德等方面展开思考,并进行正向引导,培养身心健康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再次,加大中国文化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不局限于选取英语国家的素材,还应注重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强化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够使用英语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比如听说练习中使用纪录片《中国春节》《中国故事》《鸟瞰中国》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大翻译练习中的中国文化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对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自豪感。(www.daowen.com)
最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关键目标。我们利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设置在教学目标中。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很多选自英美文学作品,在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引入中国故事,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中西方思维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鉴别,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互动研讨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有教师主导的讨论,也有学生的小组活动。就某一主题组织学生用英文开展讨论。比如,教师选取《中国日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等不同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不同媒体报道的视角、立场、评论有何不同,激发学生思考认识到“同一事件,由于立场不同,会有不同解读”,并适时通过中国抗疫的有序组织和先进事例,启发学生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案例教学不仅仅指课上用典型的例子,分析引导学生,还包括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真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在讲到环境污染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在网上搜索信息,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办法,撰写调研报告,并在课堂上作英文的口头汇报。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对服务北京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