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均高度重视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建设安全隐患是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制度等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隐患治理措施,随着风险的累积,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提高建设安全水平、持续高效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必要并且迫切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建设期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借助移动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可将隐患排查工作程序化、标准化。配合智能手机移动端,实现隐患随时上报,随时监控隐患排查、治理进展,利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下面以轨道交通工程为例,介绍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在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1.系统目标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轨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系统的建立,旨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各方之间的联系,通过改变传统排查业务的开展模式,加强隐患排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通过隐患排查体系构建和系统建设可实现以下目标。
(1)系统纳入全体职能部门及员工,从而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透明化和实时监管。
(2)基础数据标准化,建立隐患动态数据库,实现隐患数据的存储与调用,并能根据运营发展要求与时俱进,进行隐患数据库的完善。
(3)严格配合实际业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与工作模式相配套。形成考核机制,促进形成安全共同体。
(4)研发方便易用的移动端,达到发现隐患随时上报并及时治理的效果。
(5)提供数据分析,对隐患数据进行存储和多维度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系统构成(www.daowen.com)
安全隐患治理体系主要由隐患分级与分类标准、治理流程、隐患清单、职责分配、治理要求、考核激励机制等内容构成。
(1)隐患分级与分类标准。
为实现隧道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管理,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一级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等规定的要求,按照安全隐患危害大小及整改难度,将建设期安全隐患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逐级增加。
一般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件)发生,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较大隐患是指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或设备硬件存在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发现后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相当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治理流程。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包括排查上报、响应、整改、复核、销号五个阶段。排查上报是采取多种措施查出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上报的活动。响应是相关调度通过发送安全整改通知,督促责任部门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予以整改。整改是对安全隐患进行现场消除,一般由各责任部门完成。复核是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及查询,若整改情况未达到要求,须重新下令整改,以确保彻底消除该隐患。销号是对安全隐患整改结果的确认与肯定,是排查治理流程的最终阶段。三级隐患治理流程一致,但各阶段负责的岗位随隐患等级逐级上升,各阶段执行人落实到个人。
(3)隐患清单。
隐患清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隐患排查工作的排查内容。应建立适合用于隧道工程建设不同专业或工序的隐患清单,并对隧道建设中的常见隐患进行归类和细化,建立隐患清单数据库。隐患清单的内容主要通过查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地方管理相关规定等得来。
(4)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增强隐患排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人员参与意识和管理监督作用,还需要形成一套全过程、动态化、重预防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