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员施工安全与职业健康风险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家对隧道建设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遵循以人为本的方针,工程建设人员施工安全和职业健康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如下。
(1)井下盾构施工安全的重点监控部位是盾构进出洞部位和“二线一点”(垂直运输线、水平运输线、管片拼装点),建设单位尤其应该注意起重机械设备、电动机车的安全生产及人机交错时可能出现的伤害,确保人身安全。
(2)车辆故障和交通事故一般来说是难以预见和控制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合理预测交通流、保证隧道内照明良好及改善道路设施加以预防。
(3)一旦发生火灾,如不能快速有效地将热量、有害气体、烟雾排出隧道外,将会严重危及隧道本身、隧道内人员及车辆的安全。设计中应考虑设置专门的火灾排烟风道。
(4)如发生火灾,在排除烟雾的同时,尽快疏散隧道内人员是减少伤亡的有效措施。在盾构方案设计中应合理安排隧道断面,右侧防撞侧石处纵向间隔150 m布置700 mm×1500 mm的疏散口,疏散口通过滑梯与路面下的安全通道相连,能有效快速地将人员疏散。
(5)隧道内装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舒适、美观的行车环境。顶部装修要求具有防水、引水、防火、吸收噪声等功能,装修层厚度为3~5 cm。隧道两侧需浇筑钢筋混凝土内衬。其内装修主要考虑美观需要,装修所需空间与内衬一起考虑。
(6)隧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就要安装必要的设备,如阻止后来车辆的应急交通灯;每隔一定距离安置火灾自动检测器、灭火器、消火栓、水喷雾等。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
(7)在施工现场设沼气、可燃气体浓度测试报警装置,保证可燃气体稀释程度符合要求。备有完善的消防系统,例如化学、水和砂灭火设备。保持隧道内通风良好。
(8)为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并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服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9)为了减少噪声伤害,可以佩戴个人防声用具以避免噪声对听力的损害、隔绝个体对噪声的感觉,降低听力受损的程度和发病概率。目前广泛使用的防声耳塞、耳罩具有一定的防噪效果。
(10)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将其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工种所受的振动以局部振动为主,而有些工种所受的振动以全身振动为主,还有些工种同时受两种振动的作用。局部振动是生产中较常见和危害性较大的振动。对于局部振动,如风动工具、电动工具的振动,使用减振手套可减轻危害。
2.施工影响周边建筑物风险控制措施
隧道施工影响周边建筑物主要指由于施工过程中产生地表沉降,造成建(构)筑物沉降、倾斜或开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构)筑物的沉降量进行控制。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由于渗漏水、工作面失稳及超浅覆土等因素会引起地表沉降,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这些因素,主要措施如下。
(1)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及时注浆,并做好各项防渗漏措施,做好密封工作。
(2)在掘进过程中防止开挖面失稳,出现地表沉陷和隆起现象。
(3)对于需要重点注意的砖混结构房屋,除了在掘进过程中加强注浆处理之外,必要时需要对房屋的地基进行加固。
(4)对于盾构上方的高层建筑,如果桩基没有伸入盾构路线内,需要加强注浆并进行房屋的监测工作;如果桩基伸入盾构路线内,除了进行上述处理之外,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补桩,并且需要尽快进行。
(5)在工作井内施工时,要防止工作井塌方及渗漏水,做好各种防渗漏措施。地基加固处理要处理好,否则很容易引发塌方。(www.daowen.com)
3.施工影响周边道路和管线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周边管线一旦破坏,不但会产生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对重要管线须采取保护措施。
(1)由于管线埋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致使管线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不符,因此,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重要管线进行复核,确保管线位置正确。
(2)对重要管线进行保护,主要的保护方法为隔离法和土体加固法。也可对管线进行改道、加固处理,即对于距离相当近的管线,可以在工程施工之前先行临时改道。也可通过改善、加固原管线材料、接头方式及设置伸缩节等措施,增大管线的抗变形能力。
(3)采取卸载保护,即施工期间,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的荷载,或通过设置卸荷板等方式,使作用在管线上及周围土体上的荷载减弱,以减少土体的变形和管线的受力,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
(4)进行信息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管线进行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天然气管线的监测内容包括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两部分,其测点布置和监测频率应在对管线状况进行充分调查、与相关单位充分协商后予以确定。
4.施工影响周边水土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诸多影响,且大部分都难以掌控,有些甚至一旦产生就不可逆转。为了防止此类风险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1)污水的处理需要经过一定的技术操作过程,不能直接将污水排入江、湖、河、海当中。另外,在进行工程用水引水的时候也需要对相关水质进行检测,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就近引水,避免在较远范围内进行水的输送。采用就近引水时,须对工程污水的排放进行特殊监督处理。
(2)尽可能避免重金属污染物的任意排放,施工现场周围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时要控制灌溉量,有条件的应实行清污混灌并注意防止渗漏,尽量避免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
(3)发展清洁工艺,加强三废治理是削减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又一有效措施。清洁工艺技术包括节约原料和能源、消除有毒原料、减少排放物的数量和毒性。清洁工艺的战略是在从原料到产品最终处理的全过程中减少三废的排放量,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4)对于石油类污染,可以采取土壤挖掘法、原位淋洗法、土壤气相抽提法、热处理法等方法加以修复。各种处理方法各有利弊,一般应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地形条件、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较为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5.施工影响周边珍稀动植物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将施工对周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降至最低。
(1)在施工时,对开挖隧洞沿线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做好应急防范工作,避免突发地质灾害出现。
(2)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隧道上方地表植被生长状况的监测,一旦发现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到植物生长,应立即采取补水和植被恢复措施。
(3)隧道开挖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隧道口附近区域是否存在洞穴,以防破坏动物栖息地,尽量避免在动物繁殖期施工。
(4)施工结束后,要尽可能恢复原有自然景观。弃渣场表面必须进行覆土绿化,彻底清除临时用地上的工程垃圾,松土还林,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产生的裸露面。在进行生态恢复设计时,以维护和保持自然生态系统为原则,不引入外来物种,为该区域的野生动植物创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