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定村·和亲睦邻:记住乡愁第2季

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定村·和亲睦邻:记住乡愁第2季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处的三江县高定村,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目前居住着500多户人家。这一高超的建筑艺术,在侗族地区远近闻名,体现了工匠们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表现了村民们的团结一心、邻里和睦。从此之后,高定村人把防火防灾也列入了邻里互助的规则之中。高定村人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亲家的尊重,同时也是祝福新郎新娘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生活美满。

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定村·和亲睦邻:记住乡愁第2季

木楼、鼓楼、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见证了侗族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历史。位于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处的三江县高定村,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目前居住着500多户人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物阜人丰,村民们山水相依,比邻而居,茶余饭后,四下走走,满目都是浓浓的绿意、醇厚的乡情

高定村多山少田,500多年前,侗族的吴姓从贵州迁来这里。土地的稀缺引起了侗族和苗族的纷争,侗族人得势后把苗族人赶跑了。当时有个嫁给侗族人家的苗族媳妇,看到当年的谷子歉收了,就对侗族人说:我们把苗族人赶跑了,谷子就长得不好,这是老天爷在惩罚我们。村民们都相信了她的话,又诚心诚意地把苗族人请了回来。从此以后,高定村形成了和亲睦邻的传统,名声也在三省传开了,贵州黎平、湖南通道、广西龙胜等地陆续有人迁来高定村安居。岁月变迁,高定村不断地壮大,发展到多达6 个氏族一起于此居住,大家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村口牌楼

在高定村的中心位置,坐落着一座村寨鼓楼和六大家族鼓楼,这是当地人依靠“款约”来协调村民之间的矛盾,治理村寨大小事务的地方,在村民心里有着尊崇的地位。高定村的先民认为,“只有长治才能久安”。倘若有了纷争,就由村寨中最受尊敬的长者——“款首”出面调停。“款”是侗族的村规民约,相当于“治安条律”,“款约”有着严格的惩罚措施。500多年来,村寨中的各种纠纷、家庭矛盾,都由“款组织”负责协商解决。

鼓楼的修建,象征着高定村人团结一心,醉心公益事业。村寨里最出名的独柱鼓楼,仅靠一根45米高的柱子来支撑着11 层瓦檐,借助于横坊与四周边柱相连的牵引力量,屹立不倒。这一高超的建筑艺术,在侗族地区远近闻名,体现了工匠们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表现了村民们的团结一心、邻里和睦。今年67岁的吴仕康,是高定村的建筑师,他从20岁起就拜师学艺,仅靠口耳相传的师徒授业和大脑心算,不用画图、不用铁钉却可以建造出严丝合缝、威严挺拔的鼓楼。修建独柱鼓楼花费了整整7 个月的时间和辛劳,可是为了村寨共同的利益,吴仕康分文未取,参加鼓楼兴建的村民们也都没有收钱。“一家建楼,百家帮忙”,在这个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山村里,修建传统的3 层木楼并不容易,需要七八十个壮劳力,共同劳作30多个小时,才能初步搭好框架。这样的规模,很难依靠一家人的力量来完成,因此,不管谁家建房,村里的青壮年都会前来帮忙。村中500多座木楼都是村民们互相帮忙完成的,凝结着全村人辛苦劳作、协力共建的心血。

生活在传统木楼里的高定村民,一直都在使用明火烧水做饭,这很容易引起火灾。历史上,高定村曾经发生过火灾,有十几间木楼被烧毁了。如今,还留有灾难的痕迹。这让村民们意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保卫村寨的安全。一个家庭的财产安危,关系到整个村寨的存亡。从此之后,高定村人把防火防灾也列入了邻里互助的规则之中。

“调解会议”召开的地方(www.daowen.com)

鼓楼的修建

侗族踩堂舞

盛夏时节,高定村的男人们忙着盖房子,而女人们则忙着染布。这里的人们仍然喜欢用传统的方式染布做新衣,到了来年春节,好穿上漂亮的新侗服,热热闹闹地庆祝新年。几丈长的土布要染上颜色,步骤繁琐,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光靠一个女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染成的,周围的邻居们都会来帮忙。这样,才能赶上时间拿到最强的阳光底下暴晒。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侗族人,都用当地的蓝靛草作为染料染布,清洗和浸泡,蒸布和晒布,女人们同心协力,为过年的衣衫染上了最质朴温暖的色彩。大年初一,高定村的村民们都穿上了新衣裳,全部都集中到村寨鼓楼的平地上,热热闹闹的侗族踩堂舞拉开了辞旧迎新的节日序幕。从正月初一闹到正月初五,大家通过唱歌跳舞拉近了亲情,村民之间更加地团结友爱。

侗族人的婚宴,喜庆而隆重。送亲仪式上,男方家把米、酒、鱼肉送到女方家。双方互赠的结婚彩礼都不涉及金钱,仅仅是酒席用的材料和家庭生活的物品。高定村人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亲家的尊重,同时也是祝福新郎新娘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生活美满。

五百年来,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块木板,都记载着高定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故事。在晨曦中,木楼和鼓楼交相辉映,古老的村寨洋溢着充满活力的光彩。

(本集编导:黄少宁 摄像:张一平 陶练勤 陈浩 何汉立 杨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