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记住乡愁:第2季,浙江省龙游县三门源村邻睦

记住乡愁:第2季,浙江省龙游县三门源村邻睦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丽的浙江龙游“饭甑山”下,有一座静谧祥和的小村庄,它的村口因有三道天然的山丘守护,所以得名“三门源村”。但在明代末期,叶、翁两家的通婚断绝了几十年,原来它曾因三门源村古老的祭祖习俗酿成祸端。三门源村的叶、翁两家各依祖规,每年分别选择良辰吉日,迎请徐偃王神像到各自的祠堂内祭拜先祖。抗日战争期间,供奉徐偃王的寺庙毁于日军的空袭,三门源村迎神祭祖的习俗就此中断。

记住乡愁:第2季,浙江省龙游县三门源村邻睦

山上清泉飞流而下,清澈溪水穿村而过,滋养着两岸的人家。美丽的浙江龙游“饭甑山”下,有一座静谧祥和的小村庄,它的村口因有三道天然的山丘守护,所以得名“三门源村”。

一千多年前北宋时期,叶氏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了这处山水秀丽之地,他们在西岸青龙山下建村立庄,繁在溪水东岸的白虎山旁。自此,叶、翁两家和睦相处,延续千年。如今,村庄里居住着600多户,2000多名叶氏和翁氏的后人,他们过着恬淡、安逸的日子。

连心桥

从《叶氏宗谱》中,依稀能找到沿溪而居的叶、翁两家和睦千年的秘密。据载,宋徽宗年间,叶氏先祖叶梦得考中状元,曾官至宰相,他把谦让和睦的理念,写在了《叶氏宗谱》的开篇,明示后人“宗族之兴以礼让”。《叶氏宗谱》上还记载,历史上叶、翁两家一直相互通婚,血脉相连。但在明代末期,叶、翁两家的通婚断绝了几十年,原来它曾因三门源村古老的祭祖习俗酿成祸端。徐偃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位国君,在位期间,以仁义闻名天下,他故后百姓念其恩德,把他奉为神明。三门源村的叶、翁两家各依祖规,每年分别选择良辰吉日,迎请徐偃王神像到各自的祠堂内祭拜先祖。有一年,叶、翁两家选中了同一天同一个时辰迎请“徐偃王”。当时的溪水两岸,只有一座木桥相通,为了抢先迎请徐偃王神像到自家的祠堂,发生了冲突,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气之下拆除了木桥,叶、翁两家从此不相来往。那时叶姓大多在外经商,翁姓则以农耕为主。相互间的隔阂不仅波及到两家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了家族的兴旺发达。原本同饮一溪水,同耕一块田的两姓人家却势同水火,有些订好的亲事也因此解除了婚约。鸡犬之声相闻却互不往来的日子一晃过去了几十年,直到翁氏家族一位在朝为官的长者还乡,看到这种尴尬局面,就把双方家族的长者约在一起,以“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的道理进行劝解,终于化解了矛盾,冰释前嫌。叶、翁两家长辈还共同出资,在当年拆毁木桥的地方修建了石桥,石桥双心相连,取名“连心桥”。叶、翁两家一对相互暗恋的年轻人也经受住了磨难,等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那一天,走过连心桥,喜结好姻缘。

翁氏宗祠(www.daowen.com)

化解了虎踞龙盘的争斗后,叶、翁两家也打破了楚河汉界的居住格局,互相在对方的居住地修建起了房屋。清康熙年间,叶家在溪流东岸的翁家旁边建起了一座房子——雍睦堂,如今这处老宅还完好保存着。“雍睦堂”四周的梁柱上是造型精美的装饰木雕,“睦乡邻”的家规通过一个个形象的故事雕刻其中,让生活在此的后人永远铭记传承。翁氏的先人则把“睦乡邻”作为家规祖训写入了族谱,教导后人要做到“有无相通,守望相助,视一乡如比邻,视比邻如一家”,并强调“人之品行先定于一乡,然后及于国与天下”,提醒后人首先与乡邻为善,然后才有能力去保卫国家与天下的安宁。

抗日战争期间,供奉徐偃王的寺庙毁于日军的空袭,三门源村迎神祭祖的习俗就此中断。在村里老人的提议下,叶、翁两家合力修复了山上的寺庙,准备在秋收之后联合举办祭祖仪式,在连心桥上共同迎接徐偃王的神像。离祭祖仪式只有五天时间时,村民翁云林的儿子却突然提出意见,还和村里的长辈闹起了别扭。因为他的房屋与翁氏祠堂里的祖宗牌位仅有一墙之隔,刚出生的小孙子回到老宅,他担心家族长者拜祭祖先的仪式会让刚出生的晚辈承受不起。如何化解这个难题,“睦乡邻”的家规祖训又一次发挥了作用,老人们用叶、翁两家共同恢复传统习俗,兴旺家族的道理来开导他,最终化解了矛盾。

“千古江山增秀色,万家和睦映桃花”。古老村庄,西岸的叶家与东岸的翁家沿溪而居,穿村而过的碧溪流淌了千年,不仅见证着叶翁两家世代和睦、友好相处的历史,还在继续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本集编导:李汾元 摄像:郭晓哲 刘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