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站在大瑶山之巅极目远望,你必定能看见苍山如海,云烟万叠的胜状。山自青青水自流,瑶族的古寨点缀在一片苍翠中,如遗散在山林里的星星,错落有致,闪烁有光。
大瑶山里,有句俗语,叫作“石牌大过天”,石牌在村民心里所起的诫勉和约束力,有时候比一些法律法规还更具有效果。门头村的古训石牌,立于清代光绪七年,距今已经130多年。村中孩子每到15岁举行成人礼的时候,就要在亲友的陪同下,身着盛装来到了寨门口的石牌坪上祭拜祖宗石像,背诵祖宗古训。成年礼中传颂的祖宗古训:“种木护村,做善积福,毁木霸地,做恶招祸,天地有眼,会有报应。光绪七年,土地神公吉日立。”便来自于这块石牌。
成人礼
古训石牌
400多年前,瑶族先民因躲避战乱,来到了大瑶山。后来,他们把保护农林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的规约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牌”,并形成了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石牌制。门头村世代相传的祖宗古训,主要是劝勉后人要敬畏自然,行善积福。门头村人把石牌立在村口,让村民进进出出,都看得见石牌,从而产生敬畏心理,自觉遵守石牌的各种规定和族规祖训。
瑶族人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神明,树木也不例外。特别是山中古木,经历风吹雨打,依然长青不朽,当地村民相信,古树有树神护佑,是以心生崇敬。门头瑶寨最大的树神,也是广西最大的“杉树王”,树龄有500多年,树高50多米。要五个大人才能够抱过来。据传说,100多年前,有几个人想来偷砍这棵树,刚到树下,还没有动斧,树上就掉了很多蜈蚣跟蛇下来,他们以为是树神显灵,就吓跑了。从此以后村里面的人,对这棵树是敬畏有加。逢年过节,都自觉到这里来祭拜树神。在门头村瑶寨周边,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00多株。它们被认为是健康和长寿的象征,村民们都希望能得到树神的保护。家里小孩体弱者,大人往往会带着他去认古树做契娘,希望他在古树保护下健康成长。
因此在当地,砍树是格外郑重的大事。黄泥鼓是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添新鼓,村民要砍伐一株桐木树来做鼓身。砍树之前需要敬香,说明砍树的理由,求得大自然的应允,才能动斧。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田。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虔诚恭敬;只有心守底线,才不会乱伐滥采;只有把山林古树视为亲人,才会世世代代守护至今。
瑶寨四周的山林分为众山和庙山。众山山林是村寨的防护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庙山山林,至今仍然被奉为神圣之林,任何人不得进入嬉闹和毁坏。村民们认为,保护好众山和庙山,就保护了瑶寨的风水。现在村寨里居住着47 户人家,280多人。门头村,意为龙门龙头之地。每隔两三年,村里都要举行一次安龙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安龙仪式后,家家户户要一起到寨子周边的山坡上,种树护林,场面蔚为壮观。这是瑶族人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与敬畏,种树就是要补偿大自然,回报大自然恩赐他们雨露,奉献给他们木材,让他们在大瑶山里生存发展,世代永续。种树还山,门头村人沿用的是瑶族先民的生存智慧,恪守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www.daowen.com)
杉树王
认古树做契娘
采摘良药后撒上一小把白米
大瑶山的一草一木,也都是能治病救人的药材。但山上的药材并不能随意采摘,瑶医们有着一套与大瑶山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讲究。瑶医采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积留”。采药时,不挖采幼苗,能取杆的草药,绝不取根,绝不采光挖尽。采摘良药,瑶医还要撒上一小把白米,酬谢山林恩赐,祈愿药到病除。所采药材,要用于治病救人,做善积福。救治好病人后,瑶医还要进山答谢,以“挖一种二”的方式对大自然进行补偿。正是有“积留”的传统观念,所以几百年来大瑶山的中草药,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曾来到大瑶山开展“特种民族”研究,与纯朴的瑶族人一道生活,见识了民俗传统中重要的“文化自觉”。生态决定心态,敬畏涵养生机。层峦叠嶂的大瑶山,到处都是好山好水,这里的人们知足常乐,延年益寿。山涧清泉,汇入江河,泽被着山外的城市与村庄。遵从祖宗古训,崇敬自然的村民们知道,他们世代传承的这片青山绿水,也将护佑着后世子孙,成为更多人共同的美好生态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