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诚信、守信义是土家族人的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他们传承久远的一种优良品德。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境内的唐崖司村,世世代代生活着一群土家族人,他们将承诺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正是这种信守承诺的淳朴民风,如一枚香甜的甘果,帮村民融解了生活的冷漠;又如村里流淌的清泉,日夜滋润着百姓的心窝。
唐崖土司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拥有3 街18 巷36 院,因山形水势固若金汤,素有“荆南雄镇”的美誉。驻足于此,你能深深感受到这个古老村落的乡愁记忆和世代情怀。说起它,当地古往今来一直流传着一个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故事。
穿越硝烟弥漫的历史风尘,唐崖土司伟岸的身影傲然挺立,格外显眼。1621年,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在重庆起兵,贵州水西宣慰司安邦彦在贵州起兵,一起发动了反明战争。“奢安之乱”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震撼了当时的西南各省,明代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为平叛,明王朝大量地征用了西南地区土司的军队,当时的唐崖土司覃鼎也是参与者之一,他富有智谋和韬略,英勇善战,建立了卓著战功,维护了安定,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覃氏族谱》里记载:复征奢明,从奢明辉血战,功报大捷。明熹宗朱由校连颁四道皇令,并授书“荆南雄镇、楚蜀屏翰”8 个大字以示嘉奖。至今矗立在唐崖司村中央的“荆南雄镇”牌坊,既是一代土司战功显赫的标志,也是一代土司对中央王朝最大的承诺。它彰显了唐崖土司对国家的认同,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覃鼎是唐崖司村人的骄傲,而覃鼎的夫人田氏,同样也是村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传奇人物。据说,田氏曾在覃鼎出征时,在唐崖河畔对夫君许下诺言:你安心在外征战,我负责为你守家!一诺千金,田氏不仅守住了城池,唐崖土司城在她的打理下,达到了空前的发展繁荣规模。唐崖河畔的张飞庙内,两尊石人、石马对峙山门,是田氏夫人为纪念覃鼎的卓越战功,特地请人用巨石雕刻而成。整个马身和人的造型及马上配饰、人的装饰,栩栩如生,堪称明代石刻佳作和典范。它们一同见证了“夫为国效忠,妻为夫守家”的重诺守信精神,这种小家大爱的情怀感召后世,一直铭刻在唐崖河畔37万土苗儿女的内心中。
唐崖土司城址
石人与石马 (www.daowen.com)
张飞庙
唐崖石刻的手艺,从覃鼎与田氏时期流传到了现在。历数百年岁月风雨侵蚀,唐崖土司城的城址开始出现了松动和残损现象。1979年,当地政府提出修缮和加固唐崖土司城遗址的决定,手艺精湛的村民谢先华被推为首席工匠。他怀着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谢先华对土司城非常有感情,对其中遗留下来的每一处石刻都了如指掌,他仍然记得第一次去土司城时被石牌坊上图案深深吸引的情形。高中毕业后,谢先华选择拜唐崖司村里的石匠为师学艺,潜心好学,逐渐掌握了打猪槽、打墓碑、做石桌石椅石狮子等技艺。石刻手艺非常辛苦,他之所以能坚持不懈,缘于一份对师傅的郑重承诺。回忆起“出师”仪式时的场景和细节,至今历历在目,谢先华说:“我们出师的时候要在农村的中堂摆一个方桌,供上供果,还要插香,烧纸,拜祖师爷。我的师傅盛满一碗饭,再夹些肉在里面。他先吃两口,然后叫我把这一碗饭全部吃下去。意思就是说,他已经把他的手艺全部传承给了我,要我继续做下去。我跪在师傅面前把这一碗饭吃完,对他说,我一定会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的,并且还要做得更好。”从那时起,他苦练手艺,钻研技艺,30多年的坚守,使他成为了湖北省石雕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大河流日夜,清泉润心田。千百年来,唐崖司村的村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着。为了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维护古城原貌,他们已经有许多年没有翻新过自己的家了。无论走到哪里,唐崖司村的村民们,依然牵挂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们是这里走出去的儿女。不管在何方,他们都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守护着心中永远的家园,传承和弘扬重信义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