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佛山南海烟桥村|守望家园第二季

广东佛山南海烟桥村|守望家园第二季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漫步在花岗岩石板铺砌的古街巷,不时可见保存完好的祖祠、家庙、牌坊、故居,这些建筑大气凛然,庄严肃穆,一如恪守本分行正道的烟桥人。烟桥何氏知廉耻、行正道,有口皆碑,广受尊敬。广东提督知道后,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何文绮获得了皇帝的称赞,被封为员外郎。何根贵是烟桥村的乡村医生,他自幼便秉承了先人“知廉耻,行正道”的教诲。

广东佛山南海烟桥村|守望家园第二季

岭南水乡多盛景,才人辈出佳话传。儒乡烟桥,荷塘环绕。井水清冽,莲香清远。漫步在花岗岩石板铺砌的古街巷,不时可见保存完好的祖祠、家庙、牌坊、故居,这些建筑大气凛然,庄严肃穆,一如恪守本分行正道的烟桥人。

烟桥村景

600多年前,烟桥先祖从广东、江西交界处的南雄迁徙至此,见这里四面环水,河道密布,就定居下来,因村落状如飞燕,故取名“燕桥”。繁衍至清中期,村里为改善交通,方便生活,陆续建起了长长的大木桥,行走其上,烟雾环绕,人们戏称此地为“烟桥”。如今,600多位何氏后人居住于此,过着安静祥和、幸福安逸的生活。

“距樵麓十里以南,有乡贤有画师,遍地美豪齐鹊起。计男丁600 余口,若举人若进士,秀才文武更蝉联。”祖祠中的这副对联,尽显何氏家族人才鼎盛之状。烟桥励学之风,源远流长,为社会输送了各式人才。产生举人、贡生、监生、武学众多,先祖何文绮考中进士,在京为“兵部主事”。

烟桥何氏知廉耻、行正道,有口皆碑,广受尊敬。翻开尘封发黄的何氏家谱,先人可歌可泣的事迹映入眼帘,不胜枚举。清朝道光年间,烟桥地区经常发大水,何文绮出钱出力,昼夜不休地救灾抗灾。广东提督知道后,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何文绮获得了皇帝的称赞,被封为员外郎。村民们也纷纷来给他道贺,但何文绮却并不领情,在他看来,和村民一起修堤治水是其应尽之责,为此获誉本不足挂齿,接受道贺就更不应该了。清同治年间,何氏先祖牧野公出外经商,生意兴旺后,特意回到家乡把当时的土路全部铺上了青石板,并且修筑了麻石门楼,请人题写了“烟桥正道”四个大字,希望借此提示村中后人恪守本分。

何根贵是烟桥村的乡村医生,他自幼便秉承了先人“知廉耻,行正道”的教诲。从医40多年来,他每天都会到村口的诊所坐诊,365 天从不间断。对于来找他看病的乡亲们,何根贵都视为亲人。由于医德好,医术高,何根贵远近闻名。不少镇上的病人也会特意跑来找他看病。每次诊治,除了一般的看病开药外,何根贵还发明了一个独特疗法——话疗。病人的内心,一般都是非常的痛苦。何根贵觉得,作为一个医生,如果不能让病人高兴起来,恢复积极的心态,那是不称职的。于是他总是用一个乐观的、美的状态出现在病人的面前,与病人聊天,说话,通过话语来帮助病人改善心情,疗伤治病。他廉洁行医,拒绝收受病人的红包,久而久之,不少患者和他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何氏六世祖祠 

烟桥正道(www.daowen.com)

“不廉则无所不取,无耻则无所不为”的家训,不仅记录在族谱上,而且铭记在每一个烟桥子孙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人做事的原则。生活在佛山的何乃文,在外打拼数十年,但他始终记挂着家乡。每逢村里举办大型活动,他都会自备摄像器材,为村民记录下一个个重要时刻。小学时的一件事,令他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天放学,何乃文捡到了一支红色钢笔,很新,异常的艳丽、漂亮。他很是喜欢,就偷偷地把笔藏了起来。没想到这件事被他妈妈发现了,妈妈很生气,让他必须写一份检查,深刻地检讨和反省自己的行为。特别是第二天,妈妈还要求他将检查贴到学校门口,这让何乃文感到非常的羞愧,简直无地自容。儿时的这次经历,让何乃文终生难忘。烟桥的妈妈们就是这样的严格、不讲情面,她们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教育子女不取非义之财,堂堂正正地做人。

何根贵在诊所坐诊

何乃文在用镜头记录村民的生活

国事榕

一首粤曲《国事榕》,是烟桥人特意为村口的榕树林创作的。这些榕树被烟桥村人称为“国事榕”,因为每一棵榕树的栽种都是为了纪念一件与国人命运息息相关的大事。日本人侵华时,村民都四下逃难。有些老的跑不了,就留在了村里,最后都饿死了。日本投降后,为记住这个重大的日子,村民就用竹子把气根引下来,成了一棵树。此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每逢国家大事,村民们都会引种一棵,形成了村口这片榕树林。70年来,“国事榕”成了烟桥村的象征,记录着国家的发展,承载着烟桥人的乡愁

祠堂前,唱起了古老的粤剧,这是游子们心中最美的记忆。风雨数百年,一代代烟桥子孙无论身在何方,心中牵挂的始终是祠堂前优美的唱腔,村口的榕树林,烟桥正道上那条笔直的石板路。

(本集编导:张小蓓 李然 摄像:王文超 杲新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