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五家村乡愁,记住第2季!

五家村乡愁,记住第2季!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家村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上里镇,天台山南麓涌出的白马河与黄茅溪穿村而入,环抱全村,因此民间称这里为“财源”汇聚之处。在大院中悬挂着韩氏家训十八条,里边最突出的就是:“务勤俭”、“禁奢华”这两条。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敦伦纪,睦亲邻,务勤俭,禁奢华”,这是五家村人数百年来最质朴的生活观、价值观。

古村的清晨,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像绸带一样,自由地飘荡在湛蓝的天空,绸带的两头分别系着流淌不息的溪流。五家村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上里镇,天台山南麓涌出的白马河与黄茅溪穿村而入,环抱全村,因此民间称这里为“财源”汇聚之处。

历史上的五家村,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也是唐朝吐蕃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千年不绝的商贸往来,促成了村落的逐步兴盛。到了明清时期,基本已经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五家村”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明清时期,村中居民以杨、韩、陈、许、张五大姓氏为主。目前全村约1200 人,有700余人都姓韩。

韩氏四世祖韩琏塑像

家训十八条

300多年前,韩氏四世祖韩琏带领子孙从原籍陕西经商入川,迁居于此。颇有经商头脑的韩琏以家乡土布起家,经过几代人的勤勉辛劳,慢慢积累起了财富。鼎盛时期,韩家拥有13 个盐井,绸缎一条街,并掌控着四川多个贸易市场,据说每年光是运送银子回乡的马匹就能挤满整条山沟。韩琏深谙“成由勤俭,破由奢”的道理,“开支有度,禁止奢华”是他管理家族的良方。自韩琏起,韩家人的坟墓必以俭朴大方为修建风格,不许以财物陪葬。每年岁末,韩家为族中各户派发银两,均以够一年生活所需为准,绝不多发。

村中还保留祖先留下的韩家大院,修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至今已有325年的历史。在这座三进院落里,一共居住着24 户韩家后人。在大院中悬挂着韩氏家训十八条,里边最突出的就是:“务勤俭”、“禁奢华”这两条。依照祖制,族人集中居住,为的是节约生活开支,节省住宅的修复和再造成本。

《韩氏家谱》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韩氏第六代先祖韩晙在朝为官,一直以节俭作为生活准则,克度持家,成为当朝表率。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每年他都会捐献巨资为家乡铺路修桥。为此,当朝皇帝御赐其一块“好善乐施”之匾,他的美名也因此得以传世。自清道光年间起,韩氏家族中中文魁武魁者有数十人之多,多供职于兵部、翰林院等重要部门,他们也皆以“务勤俭,禁奢华”为训诫,不忘本、不骄傲。(www.daowen.com)

韩德仲是五家村一个建筑施工队的负责人,从19岁开始,他就独自一人外出打拼,为了节省开支,每次出门他都自带干粮。几年前,韩德仲回到家乡组建起了自己的施工队,却依然保持着朴素节约的生活习惯。工地上,他凡事亲力亲为,技术上,他严格把控,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精准安全的施工,才不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临近中午,他的妻子高登英就开始忙碌起来。工地上近十人的午饭都由高登英负责张罗,一来吃得干净放心,二来吃自家种的蔬菜也能省下不少钱。忙活完午餐,高登英依然没有闲下来。家里新建了一栋三层楼房用来开设民俗客栈,全由她一人精心打理。虽然辛苦忙碌,收获却也不小,一年下来,客栈能为家里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韩德仲却从来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以前,他母亲经常跟他们说,“一个人,你不要顾了一时的好看,就误了半年的茶饭。俗话说,洗衣得衣穿,洗鞋得鞋穿,什么都紧手一点儿,就不会浪费。”韩德仲把“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的道理一直铭记于心,时刻践行着。虽然他总是以“勤俭”严格要求着自己和家人,但是遇到朋友需要用钱,他却从不吝啬。年底时,一位工友家里修房缺钱,但是工程还没结账,韩德仲就自掏腰包,让工友拿去急用。

韩家大院

韩德仲民俗客栈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代徐榜在《宦游日记》中云:“凡人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可以养德,一益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可以养寿也,二益也;醉浓饱鲜,昏人神智,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可以养神,三益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可以养气,四益也。”对个人而言,崇“俭”可以养身。对一个家族来说,则关乎着它的兴旺。“敦伦纪,睦亲邻,务勤俭,禁奢华”,这是五家村人数百年来最质朴的生活观、价值观。铭记着祖辈的生活智慧,五家村人得以安身立命,生生不息,薪火不断。

(本集编导:高松 杨维敏 郭宗福 摄像:高松 颜其付 张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